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台榭相望闻语声,茹芝观月有馀清。旁连小隐分三径,细数修篁限一城。
日日杖头思径醉,年年铛脚玩欣荣。谁人知我归欤乐,趁此登临未惮行。
建邺古都会,东南气势雄。宣流分汉使,礼乐有周公。
自是通儒术,元非急治功。一江秋色外,九郡月明中。
云泽遍田里,声华彻昊穹。藩方小盘薄,廊庙即舂容。
力可安燕祚,学能传孔宗。经纶方寸起,勋德古人同。
妄息五官寂,灵存万虑空。井寒那起浪,木静不惊风。
定者心之主,行兮用以充。苍生望霖雨,宁久蛰泥龙。
崔巍碧云寺,寿安山南陬。前貌众龙象,后植千松楸。
于经首作俑,魏竖复效尤。规制骇心目,宏丽无匹俦。
近屏罗翠嶂,远势交回洲。石室窈中空,缭垣屹外周。
镂阶凤缡褷,琢壁龙蚴蟉。僣侈陋陵阙,岂止逾王侯。
当其缮构际,乾坤困征搜。攻石千仞冈,挽材万里舟。
苍生莽奔窜,四海输琛赇。卿相称义儿,秽名丰碑留。
刑馀胡敢然,童昏寄垂旒。紾臂夺之柄,蛊腹心舌喉。
钳锧杀乔固,轩墀延共兜。上擅天赏罚,下快私恩仇。
敌张寇盗炽,木蠹禾生蟊。罪虽沦一族,祸乃延九州。
高庙血祀斩,泗凤戕松楸。思陵葬无所,麦饭矧可求。
昌平寒食日,春惨风飕飂。民家败纸钱,吹挂陵树头。
穷奇旧衣冠,乃得归岩幽。百年有馀恨,烈士涕横流。
伟哉张侍御,一洗异代羞!仆碑刬名字,伐冢为平畴。
兹事良义举,我更借箸筹。圣贤律既往,褒罚语不浮。
善固揭百世,恶亦昭千秋。诛奸赖直笔,不系冢去留。
上世戮鲸鲵,封骨高崷崷。请肆彼遗骼,存此招魂丘。
用之作京观,事异理亦侔。覆辙留眼前,后车庶回辀。
殷墟歌《离黍》,鉴之者有周。作诗述胸臆,以俟采风輶。
离骚痛饮,问人生佳处,能消何物。江左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閒,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磈磊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
胜日神交,悠然得意,离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