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少有王子癖,长怜此君雅。常嫌地喧窄,不敢谋潇洒。
昨日山客来,劝我栽砌下。感荷知我心,遂得移绕舍。
其中置磐石,可以措尊斝。于此更一座,以待违名者。
山禽时复来,清啭如郊野。其馀即无见,不辨春与夏。
吾惟厌时俗,人亦来者寡。顺然两无议,外誉焉足假。
新笋渐盈尺,新枝已铺瓦。燕雀勿相惊,深沈似隆夏。
不知何许人,忽在陈留市。生来无得失,物则有泰否。
春时看物生,秋冬看物老。大意寓之笛,馀情付云鸟。
无处不可居,不问江与湖,亦不问田庐。今夜入城市,往往呼狂夫。
狂夫胜独醒,以身葬江鱼。
纷纷随朔吹,及物任洪纤。足以称为瑞,疏哉比撒盐。
朝飞收羽翼,夜象晦钩钤。农望先知喜,童心岂易厌。
对疑银界色,啖胜露华甜。寸隙期皆遍,微埃迥不兼。
豪筵宾酒壮,远塞虏兵歼。长坂愁羁旅,空山困隐潜。
尘怀经岁挠,清兴此时添。已变琼铺砌,还惊絮扑帘。
扁舟谁念戴,采笔自追淹。野思生犹浅,诗情雅若爓。
凝眸万顷白,引袖六花尖。和寡思琴操,赀高忆酒帘。
江潮云盖水,楼阁玉妆檐。折竹惊寒雀,衰葭拥暮鹣。
冷官饶寂寞,僻邑养安恬。坐患凶年久,行忧疠气渐。
探深评尺咫,均庆及闾阎。仰恃贤侯德,无劳太史占。
蓉帐香消,桐阶叶乱,潺潺搅碎愁肠。一缕凉飔,飕飕透入疏窗。
梅花逊我三分淡,亦难禁、如此昏黄。最无聊、红烛凝辉,翠被增凉。
殷勤赢得如铅泪,怕它时泪尽,更没商量。已是宵深,那堪不住浪浪。
尘飞玉镜霜飞鬓,尽消磨、几许韶光。莫凭栏、草润平堤,水涨横塘。
出疆惬初志,风流敢自命。观乐驻行旌,云物此全盛。
文从子长游,书爱率更令。时复忆沧洲,春宵望斗柄。
何幸识群英,论才仰藻镜。投契依末光,心澈冰壶映。
金台醉斜阳,慷慨发歌咏。临归共敦勖,春王奉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