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月残花落”之深慨,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的伤感情绪,自叹亦复叹人。春花易逝,秋月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虞美人》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若就诗意看,无非如此,似不足誉扬。但就内容表现而言,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浅者,是因为“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而月残花落虽相似,各有心酸各有情。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春花秋月一路写去,别无一点“人事”的描述,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似浅还深之感,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索解的心理。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这支小令六句六韵,由“春”、“秋”而衍“花”、“月”,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一脉贯通。曲中“春”字、“花”字、“月”字各出现三次,“秋”字出现两次,春、秋、花、月,反复吟唱,造成一种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两用对偶,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整饬中又富于变化,显得和顺谐畅。同时用典自然浑化,若出己手,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散曲作品并不多,既有滑稽调侃,粗俗嘲谑之风,也有空灵之作,如这首小令。但无论哪类作品,皆颇具特色。其题材、风格之多样,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
野狐三度扈王师,诸将从公受指麾。赐解御裘冬觉暖,诏裁密旨夜常随。
前筹不数貔貅力,末命仍归喉舌司。万里回銮惊驾晏,军中未有一人知。
古木寒蝉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何年家住此江滨。
汉水楚云千万里,不堪秋草更愁人。临岐南望一沾巾。
峡外烟云迤逦开,人家门户小楼台。青山渌水应相记,二十年前到此来。
数椽借宅,傍小城、先生坐隐危冠。花市呼围,笛家邀步,柴门闭也应难。
醉乡尽宽。料陆沈、不到尊前。但词人、渐作流星,过江烟雨晓光寒。
芳节最伤吟望,问吴宫消息,总付鸣蝉。白石烟波,红梅亭榭,何期冷落朋笺。
迟君放船。溯美人、秋濑娟娟。近枫桥、夜火携归,五湖同梦看。
云昏雨暗,问天公那得,许多愁绪。应是琐窗无限泪,化作千丝万缕。
病骨虽存,柔肠难续,身世真无味。先离烦恼,被人又早占去。
犹记药碗茶烟,去年今日,相对伤羁旅。回首妆台秋色里,忆著故园花媚。
白发衰翁,红颜少妇,一别十年矣。问古今来,更谁遭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