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令的题材和趣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袒示了早期散曲的“俚曲”的胎记,其所表现出的风趣活泼,也是一目了然的。作者于煞有介事的交代背景后,安排了床上翻身、“压扁沈东阳”的可笑情节,可谓出奇制胜。“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等都是说唱文学中用得烂熟的文字,所谓“强作斯文语”,只要举一则明人模仿元人语言风格所作的《小桃红·西厢百咏》为例,就不难体会到这一点:“高烧银烛照红妆,低簇芙蓉帐。倒凤颠鸾那狂荡,喜洋洋,春生翠被翻红浪。”(《雨云欢会》)而“偌长偌大,偌粗偌胖”,那就更是百分之百的通俗口语。这一切诚如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所说,“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喜剧情节和俚语俗言,可说是元代谐谑性散曲的两大要素。
中国戏剧源于俳优表演,因而带着特有的娱乐性。到了元代的杂剧,仍保留着净、丑的角色,插科打诨也成为元杂剧风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欣赏习惯,对元散曲应当说有直接的影响,致使谑乐也成为散曲的一项审美内容。散曲与杂剧互相间的交互、影响,注意的人不多,却是客观存在的。
袅袅西风散白蘋,冥冥落日起黄尘。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
湘霞影透。认琼脂注凤,绿荷铜瘦。值抱得、几许芳心,恁惜别愔愔,替人垂又。
冷易成几,悔未乞、唾壶深受。更袖痕拂乍,断红堕点,化相思豆。
寂寂沉沉时候。只玉蛾怜恁,隔幮飞逗。听不了、子夜欢声,变一种凄凉,露前风后。
苦尔难干,问灰尽、爇还能够。惹楼人、拥髻娇啼,五更厮守。
群胡击毬世未见,人马盘盘若风旋。场中一点走如飞,三人跃马争先驰。
两人翻身惊且叹,前视后视回回转。平沙蹙踏黄入天,肯使苍鹰飞向前。
身忘激射但狂走,未知毬落谁人手。君不见秦失其鹿人共逐,刘项雌雄几翻覆。
泗渊渔,里革匡,断其罟,悟君王。君王闻言三叹息,阜物防贪良史职。
有司藏之无忘规,庶几见罟如见革。师存一言婉而风,置革于侧无面从。
不见朝听忠言夕委弃,留衣留槛皆虚伪。前汉皇,后宋帝。
南赵檀槽听裂缯,黄门消息漏中丞。庐江小吏民间曲,写入宫墙怨不胜。
熙朝昕鼓以时催,洛学昌明涤草莱。八子馨香俱沆瀣,两河灵秀此胚胎。
中牟云集生徒盛,仪邑天褒礼乐才。当日黄流劳圣虑,得人斯免泽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