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以“晚秋”作题,描写送别时的伤感。晚秋本身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更加快衬出伤感离别之痛,反映出作者与洛神失之交臂的无限痛苦。
运用典故闪示意象而不加详述,从而启动读者的经验和联想,是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开头连用陈王罗袜、学士琵琶两个典故,开篇点题。接着又用“泪酒”和“秋花”两个意象,来加强文章的伤情色彩。面对漂泊天涯的处境,只能酒泪齐下,有着无限的哀思。挥手自此去,天涯两地人,加上作品中着意突出深秋的肃杀,收到令人了黯然神伤的效果。
从曲子起首两句的两则典故来看,内容都同异性之间的萍水相逢有关,这种邂逅引出了一段动情的故事,然而其悲剧性正在于情缘的昙花一现。诗人已明知“梦断”,却依然禁不住“情伤”,可见他的一往情深,这种注定无法再现的情梦,便为全曲定下了一种惆怅与失落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洛神赋》记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虽未说明具体的时日,但赋中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语,可知他与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则明言“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个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题面,在本作中恐怕不是偶然的。这样一来,“又见西风换年华”,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与前述的典故照应相合,就更觉意味深长了。
在秋天的悲凉气氛中,作者又以苦酒与残花为陪衬,叙出了自己“天一涯”的漂泊现实。一场情梦本就无凭,再加上时间的暌隔(“又见西风换年华”)与空间的距离(“行人天一涯”),就使人倍觉不堪了。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为一声叹喟,诗人将这种种内容纳于“晚秋”的题目之下,其处境与心境的悲凄,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此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量引用前人离别伤感的诗句,来表现作者的离愁别绪,堪称一首写离别的佳作。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全文写离别却无一“离”字,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别来何久,喜今朝坐上,五君二仲。齐作镇西鸲鹆舞,舞罢持杯高讽。
蹴踏齐梁,凭陵晋魏,白眼看唐宋。髀虽生肉,公然意气毫纵。
最是月落参横,主人留客,不放归鞭控。能得几场花下醉,况是吴宫如梦。
锦瑟怜谁,青萍负我,快作临风弄。唾壶阙尽,狂歌乱击春瓮。
五丈原头大星坠,司马家儿遂成帝。黄沙烈烈生胡风,俯仰人天两同醉。
阮生乃亦烈醉传,更烈途穷传其泪。世间善哭固有人,阮生之泪胡云异。
一醉愁难千古消,聊借穷途写其意。纷纷竖子成名易,英雄用武乃无地。
古今成败那足论,大业岂真人力致?阮生喜哭复喜叹,哭声叹声两不废。
当时驱车临广武,迫促刘项无位置。魏晋之间无事无,更何人物容臧否?
当哭叹馀惟醉宜,为青白眼尚多事。同时诸子谁能贤,斯人将毋吉狂类。
吁嗟乎!阮生乃烈狂得之,妙出语言与文字。礼法之外容置身,酒杯之中可避世。
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箓行持。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
建德和偷不显,厌华丽、粝食粗衣。亲曾遇,重阳师父,传授入希夷。
自知功行满,速来访我,径就归期。便怡然拂袖,应限宜时。
此者彭城了了,马风风、当赋新词。长生得,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
名教久沦替,榛蔓沿黉宫。乡祀古所重,论定百年中。
庶几光俎豆,足与震鼓钟。云何僣且滥,势利纷交讧。
沮丧诗书气,彫残礼乐容。遂令贤杰辈,避地羞雷同。
近者更侈炫,郡邑淆所从。典司罔稽覆,名籍滋混蒙。
峨峨三钜公,茂苑挺英踪。齐鸣朝阳凤,并跃云津龙。
末运丁板荡,屹如鼎足重。丘山既合响,至今阙瞽宗。
小子仰典型,桑梓维敬恭。清议永不磨,地以人斯崇。
颓波存砥柱,后起当闻风。
兹晨雪初霁,虚室有余閒。登楼一以眺,万象皆澄鲜。
白日照荒野,豁然开远山。历历辨林麓,稍稍鸣幽泉。
斟酌情弥殷,俯仰神屡迁。惊风自北来,孤鸟没寒烟。
归云将暝色,消散惟空天。长歌伫明月,人境两萧然。
眼谢飞电激,耳续怒雷閧。前山戢首揖,后岭折腰送。
隆冬江益清,妙转势逾纵。石门重百关,天影割一缝。
去来讶无路,大笑落深瓮。幽奇幻神怪,鞭箠杂麟凤。
高岩削仍皴,清籁断还弄。经雪万松花,悬泉一川雺。
昨来困泥淖,竟日积愁恐。舟行如释负,快意诧难共。
同侪竞歌赏,登岸惜倥偬。追逋失已多,回首如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