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通过举例讲述了对世间豪族的否定,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全曲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小令第一句是从富的角度来写的。其中,“金谷园”是用典,即西晋富家石崇在河阳修筑的花园,以奢侈称著当时:以蜡当柴,美人充室,甚至在厕所中放有香料、干枣等。历代文人用其代富, 《红楼梦·林黛玉题世外桃源》中有: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在庾信 《枯树赋》中也有类似记载: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昙花。”中间用 “哪得”相连,写出了作者对世间豪族的否定态度,认为石崇暴富只不过是一片云烟,稍纵即逝。
紧接着的第二句,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了人生的另一追求,寿的角度上。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延长生命的期限,抑或还想阻止生命的结束,便 “打铁做门限”来阻止 “阴间鬼的牵魂”,但善良的人们啊,这 “千年寿”的美愿只能是一场空,哪怕把门槛筑得再高、再结实,都阻挡不了 “人固有一死”的生老病死规律。可见,这一切都是枉作。一种劝世嫉俗的感情溢于言表、流于行间。
“汨罗江”一句又是从忠君爱国的角度写的,这句也是用典。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在那浑浊的时代中,原本纯彻的汨罗水也被罩上了 “污屈原”的罪名,这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诗。实际上,这里暗含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嘲讽与对屈原之死的叹惋之情、对忠君报国之人生追求的否定态度,同时也影射了自己的失意生涯,他 “为人方直,名闻天下,声彻闺阁”,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当时却无法施展,这在他的杂剧 《王粲登楼》中有所反映,其中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感情。
“北邙山谁是千钟禄”,这句是对人生显贵的否定。笔随曲意,在最后的三句里,郑光祖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既相逢当痛饮之,否则岂不有虚此行。但同样可视之为面对人生的自由:既来世上而不饮,岂不也是 “空归去”。因此,作者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以诗酒自娱,卒彰显其志。
纵观全首小令,它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作者认为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镕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
唤酒与妇饮,念我向儿说。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
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段生湖海士,矫志营儒术。道心既渟泓,侠气亦迸逸。
臂鹰弄丸剑,亡羊视占毕。结客少年场,抠衣大儒室。
元纁有道聘,铜墨邑宰秩。折腰耻鸣琴,蒿目忧化瑟。
投劾谢京华,补被返蓬筚。汝雒弥祲氛,汴宋连狂獝。
奔窜咸戴头,迎降多屈膝。拊心念多垒,奋袂起投笔。
部署及妇女,馈饷罄饠饆。孤城我援绝,悉众贼势壹。
冲梯舞崔嵬,炮石碎觱栗。城陷尸撑柱,巷战血泌瀄。
堂堂马翰林,并马困绠繘。生得齐慷慨,逼降互呵叱。
南云敢后{阝疋}。臧洪意同日。圣朝崇死优,所司奏报失。
千秋万祀后,双庙应崒嵂。余昔坐钩党,讼系拘请室。
子来访幽囚,再拜慰幽疾。遂请职橐饘,奋欲负斧锧。
重趼赴函丈,酹酒祝元吉。昂藏论节义,憔悴数国恤。
盈朝谁负担,举世尽巾栉。植冠发如竿,流吻涎欲溢。
斯人犹在眼,其言良可质。篝镫见光芒,抠衣想削戌。
哭罢霜满天,诗成月东出。入户长叹息,阴风助啾唧。
桓将军,军城南。牛将军,军城北。他军只有八千人,卒急临洮攻未得。
珊珊环佩,果伊人来也,惊疑才定。一自香车归去后,望断大雷芳信。
尘榻空悬,金钱屡卜,倚楼灯前影。竹梢风过,打窗落叶成阵。
回忆绮阁论心,弹棋击钵,茜幔搓肩并。雨散云飞刚一霎,往事从头休问。
入梦寻诗,临流结屋,我欲偕君隐。楝花萍水,隔溪先买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