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拥离趾中,筑宫其颠。高天无风自寒,念欲移彼岩壑之间。
何用重筑宫,杞梓楩楠,豫章富奇材。宁不知蕙与兰,芬且芳,将固焉哉。
南宋国衰词自盛,各抛心力斗清新。零丁洋畔行吟地,又见江山坐付人。
浩歌归去有来由,万水千山一钵收。别后相思何处所,月明人在钓鱼舟。
折桂当年事,簪花此日因。仅馀千里志,空老六朝身。
时会有今昔,物华无故新。又欣轮满夜,同醉庾楼人。
禅室东山下,蓬门一径幽。风生明月夜,露下碧梧秋。
地僻烟光远,堂虚鹤影投。高僧留翰墨,清和满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