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注释
舸:大船。
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赏析

  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创作背景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你喜欢
越国云溪秀发时,蒋京词赋谢麟诗。
后来若要知优劣,学圃无过老圃知。
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
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
牛背夕阳暖,沙头霜叶寒。
酒生宁可薄,橘老尚多酸。
友昔几相卖,山吾素所欢。
墙阴有茅茨,留得菊花看。

北土重寒食,东风吹故都。不知清野后,还有踏青无。

荻笋烹鱼美,萎蒿裹饭腴。异乡悲节物,归梦速樯乌。

落梅风急晚萧萧,病起愁惊雪尽消。卮酒不添前日量,带围初减旧时腰。

高楼锦瑟花连屋,深巷珠帘柳映桥。准拟青鞋踏春草,看他翡翠戏兰苕。

制止遗踪底处寻,相传笔授此丛林。
毗庐四万八千卷,正要墨池如许深。

太微神仙人,佳思逐云上。挥洒乾坤珍,飘飖出尘鞅。

游宦建章宫,才名藉方仰。萋斐反南山,闭门却交往。

我东游华峰,每过时临访。麾麈话羲皇,拂剑悲魍魉。

或诣少微原,歌啸历苍莽。倚坐看云生,策杖听泉响。

遐烛远不隔,幽抱近弥想。以兹酬宿心,晨夕共欢赏。

别来忽五月,予衰殊非曩。百忧结我肠,许过约恒爽。

梦寐时见之,太息诮欺罔。新霁起微凉,何不谢纷攘。

二兄呼五弟,荷锄随我发。尔我将老死,应收三弟骨。

行行见废墟,荆棘何翳郁。饥鸢啄狸骼,野蔓牵人膝。

二十八年来,始有家人迹。朽榇在何处,形骸杂土木。

肢体拾容易,砂砾乱爪脊。拨剔到天暝,全躯乃无缺。

呜呼甲申岁,兄祸生仓卒。身饱强横手,命尽少壮日。

官长来相视,行路色惨戚。磊磊仇人头,指日白刃割。

哀笳忽四起,铁骑来万匹。野积战士尸,城流杀人血。

群凶出狱门,亦各操鈇钺。依倚猛虎区,见者咸竦栗。

饮恨归去来,待时卧蓬筚。次男名瑶琴,襁褓兄爱惜。

众谋立为嗣,此支庶不歇。四岁离所生,命仰伯母活。

不悟大人心,怜女不怜侄。绮襦拥外孙,儿也足无袜。

弱肤受风霜,氋发丛虮虱。惫极走还归。持抱生母泣。

我时实贫窘,寸心与谁说。今年儿齿壮,摧残膺疢疾。

媒妁不议婚,徭役长被责。敢望吾宗大,仍愁兄祀绝。

冤魂久飘零,今日就窀穸。薆薆乡树近,沃沃水茭碧。

死者抱痛眠,生者吞声哭。报仇事已矣,斜阳遍阡陌。

携锄凿破南山云,种来修竹凌青冥。
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
清瘦何妨惟却俗,净扫胸中尘万斛。
何当裁制十二个,吹作来仪凤凰曲。

西风砧杵日相催,著破征衣整未回。白雁已衔霜信过,青林閒送雨声来。

入律蕤宾动琯灰,例以夏至后渡海。楼船帆正郁崔嵬。

金章玉节海边出,鼍鼓龙旗山外开。南国屏藩亲祖送,东方陪隶仰昭回。

书生并有乘风愿,似此王程得几来。

苜蓿阑干道亦崇,生涯冷澹与秋同。如描此地无文处,直上羲皇古朴风。

积潦乘秋见,鸣螀满地生。薄言风有隧,遑恤雨无正。

河北多艰食,天南未解兵。十年留滞尽,乡国意纵横。

年年留滞汉江头,华发萧萧不奈秋。梦断乡关犹是客,望穷烟水更登楼。

西风鸿雁来芳信,南纪亲朋忆旧游。闻道菊松无恙在,可能归去觅菟裘。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满园桃杏笑清明,薄日微云乍放晴。一缕游丝飞不定,又牵花瓣作风筝。

千株仙橘倚云苍,闻说陈家有草堂。密叶连村滋雾雨,疏枝垂实碍衣裳。

井头洗药红泉煖,花里悬壶白昼长。我与苏耽曾有约,愿分丹实驻颜光。

万里夷王子,曾听若木鸡。
泛舟沧海外,授馆国门西。
琛币来重译,车书想旧题。
苍梧弓剑冷,云雨泣芝泥。
三十年前,爱买剑、买书买画。凡几度、诗坛争敌,酒兵取霸。春色秋光如可买,钱慳也不曾论价。任粗豪、争肯放头低,诸公下。今老大,空嗟呀。思往事,还惊诧。是和非未说,此心先怕。万事全将飞雪看,一间且问苍天借。乐馀龄、泉石在膏肓,吾非诈。
负土筑新阡,松楸手亲艺。
结庐居墓傍,猿鹤为垂涕。
屈批几星霜,精诚动天帝。
三宵神泽零,霏霏洒松盖。
晓看岁寒枝,厌浥满苍翠。
初含红日光,颗颗金珠缀。
味分饴蜜甘,香夺芝兰气。
亭午若凝脂,青丝系千穗。
赤城千里传,冠盖日相继。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