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北极朝廷春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春不改”,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春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渗透,用字凝练,对仗工整,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春”,是“春于”,是“始春”,也是“春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三边烽火照甘泉,闻道津桥泣杜鹃。帝释亦愁龙汉劫,天灾况值鼠妖年。
流离苦语传黄蘖,盗窃迷香幻白莲。漫写哀辞金鹿痛,人间何事不颠连。
逶迤避地出江陵,列戟朱门衅已乘。何用先朝频颂美,腹心曾不似张衡。
陆陟心苦艰,江行意超忽。扬舲恣击汰,理榜欣乘筏。
昔闻范内史,于焉自怡悦。赋诗散郁陶,饮水辨清淈。
今游属暮春,远放遵南粤。三枫睇已遥,五渡嗟应没。
爰思雊雉驯,尚想甘棠茇。命驾税山椒,弭盖依林樾。
明霞带远峦,瑞霭屯崇碣。樊薄粲朱樱,原陵苞绿蕨。
感兹时物迁,惧尔芳馨歇。代更道岂殊,事往迹空揭。
凄凄怀古吟,心赏不可越。鸱夷迥泛湖,子牟怅怀阙。
采兰向中洲,眷此何由达。沿洄发棹讴,愉乐陶嘉月。
殿夹深林几岫青,门临流水两桥横。何时杖策寻明月,来听莲花塔下经。
涉水多蛟龙,跋山多猛虎,荒城荆棘上参天。大泽修蛇横草莽,百里黯惨无人烟。
驱车颠行陷泥涬,前车轴折后车来,行人不觉旁人哀。
眼前道路已如此,何况太行高崔嵬。为君歌路难,请君试一听。
位高金多岂足贵,击钟鼎食何足荣。东沟水流西沟涸,昨日花开今日落。
世事荣枯反覆手,七尺之躯安所托。古来贤达人,与时同卷舒。
庞公鹿门隐,马生乡曲居。款段聊来下泽车,何用终朝出畏途。
清池临净域,一径隐城根。鱼意不嫌客,鸟言如在村。
趣增茶串妙,静觉石阑温。与共论诗久,谁参不二门。
官舍不嫌冷,同衣近二年。相看神电水,又过澹庵泉。
煮字焚香屑,摛珍入玳筵。瑜姬风韵好,閒理帐中弦。
念秋来、惜离伤别,珠帘垂又还捲。西风只会吹梧叶,那识芳园零乱。
晴又晚。最怕是、重阳风雨年年惯。暮云一片。空绕遍天涯,画栏凝伫,怎教黛痕展。
情未倦。更上层楼望远,婵娟谁与为伴。供愁惟有东篱菊,解得愁深愁浅。
秋不管。也不怕、玉关旧路阴晴换。千回万转。要寄取相思,庭前为托,疏柳倩征雁。
石门洞口白云封,飞瀑千寻挂碧峰。空羡诗人谢康乐,浣纱二女几时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