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象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耕种春须了,幽人晚到家。琴中来远吹,竹里映残霞。
谷鸟牵垂叶,池鱼疑水花。朝留半樽酒,细酌倚山槎。
丝丝脆柳。袅破淡烟依旧。向落日秋山影里,还喜花枝未瘦。
苦雨重阳挨过了,亏耐到、小春时候。知今夜、蘸微霜,蝶去自垂首。
生受,新寒浸骨,病来还又。可是我、双卿薄倖,撇你黄昏静后。
月冷阑干人不寐,镇几夜、未松金扣。枉辜却、开向贫家,愁处欲浇无酒。
君家海上如栖遁,食鱼饭稻应无闷。兴来满酌任天真,醉后忘言乱方寸。
古貌清严躯干微,隐侯体弱不胜衣。昂霄耸壑皆先代,樗散空疏无是非。
贤郎藻思今希有,古诗诵得三千首。迹远谁同方寸交,心知岂在杯中酒。
客里相逢两度霜,对君无计学佯狂。自怜落拓钟情者,爱君父子情俱忘。
三辅衣冠多俊贤,迩来风物故依然。君家复在城南社,时望从知尺五天。
韦氏训经门益大,酂侯治第世相传。雪残太一虚无里,尘涨重城苍莽边。
修竹万竿迷暗谷,清渠百道散鸣泉。欣欣树色知春近,寂寂禽声觉地偏。
使节归来同昼锦,扁舟浮去似登仙。禆谌适野非无兴,更挹逍遥池上篇。
内苑期仙拱穆清,上玄斋祭福群生。貂蝉夕拜趋三殿,貔虎晨严卫九城。
淝水却思安石在,泾阳遥望子仪行。折冲尊俎真能事,夙夜诸公答圣明。
老蟆食月饱复吐,天公一目频年瞽。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郡国蟾池知几所,碧玉清流水仙府。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渠家眉间有黄乳,膏梁大丁正须汝。何人敢与月复雠,疾过池头不容语。
向来属私今属官,从今见蟆当好看,爬沙即上青云端。
采菊东篱足繁思,能花偏待岁寒知。夭桃艳李空谐俗,晚节秋香自感时。
纵使新机趋巧样,可忘故步觅他岐。雪梅岭上争开谢,未许南枝傲北枝。
檀粉轻匀,莲衣碎颤,别生春艳。麦乍青时,空畦生开遍。
分明叠锦,吹几阵、东风难捲。孤燕。贴地飞来,似并刀裁剪。
秧田小岸。挑菜人归,香弓也留恋。斜阳影里,绀袖斗深浅。
画榼翠尊俱载,坐比绣茵还软。爱杏村花舞,添了紫塍红点。
蛮中千嶂啼猿里,海畔孤城匹马过。却望泷江更南下,月明双泪听夷歌。
果林翠晚山深,梅肥时节初过了。洞庭平望,东溪胜处,烂晴垂晓。
肤拟云腴,皮兼沙白,核夸单好。自蜀都赋罢,唐宫帖后,谁误写,琵琶稿。
天与蜡兄名早。胜寻常、许多梨枣。经霜涤蕊,凭薰酿实,甜香满抱。
千树黄金,但愁摘尽,园丁偷饱。忆板桥西去,隔花门闭,有才人老。
浈源出大庾,厥势颇奔放。况遭峡石束,郁怒不可状。
南流汇武水,有助气益壮。上疑建瓴泻,下乏砥柱障。
崖石蹙巑岏,滩陇斗涛浪。既叹嗍流险,复经暑雨涨。
湍急工倍劳,风弱帆空扬。更当岩峦削,却苦牵挽妨。
翠壁千篙攒,岁久石受创。前林日欲颓,暮色欻凄怆。
坼堠倚荒茅,孤槎庶可傍。
生当食首阳薇,死当殉箕山树。箕山宁所乐,浩然托遐慕。
万里飘黄尘,极目失衢路。佳人日以远,幽念更何愬。
扬舲将北征,急流不能渡。悲吟动原野,萧条白日暮。
揽涕还旧林,高亮蓄天素。寒虫共鸣号,猛虎罕疑怖。
睥睨淩九州,万钟等秋露。持我岁寒心,永此岑壑趣。
一帘花,三尺枕。春梦几曾醒。轻逐柔绡,髣髴转蓬径。
去寻水蝶岩蜂,重逢俊侣,正好约、园林烧笋。
小槐顶。添声遮了新蝉,催回载诗艇。红镜穿纱,移遇半床影。
柳蛮唤噙瓯香,金眉教洗,写不断、相思归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