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象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汉家词客满金门,谁解凌云感至尊。一出子虚名便起,长卿无日不承恩。
焦君祠小客星孤,江上浮云肯驻无。不待山人招隐赋,秋来张翰已思鲈。
又天涯,暮窗疏雨潇潇。忍把旧根新愁,都付与檀槽。
谁分泪痕罗帕,自玉容人去,湿到今朝。只梦中指点,荒坟吊鴂,暗户悬蛸。
何堪更忆,枇杷旧巷,凉月单宵。鬓影凄凉,应只对、空床尘积,破屋灯摇。
沈郎老矣,憾人天、绮语都消。算赢得、向长安倦旅,重翻恨谱,添诉无聊。
霜月娟娟鼓角清,连然回首梦魂惊。舞筵尚想鸡鸣酒,棋阵浑防鹤唳兵。
凤阙云寒迷北顾,龙关风暖护南征。徒令白首攻文事,铸错难消铁满城。
万流注沧溟,健者必先涌。松柏长群材,精进自然耸。
桓桓张将军,秉气最完巩。初为草泽游,混俗意畴懂。
束身归明堂,秉志效日奉。富贵若固有,嫌疑不戁悚。
突剑三百战,每战必先董。江淮十数年,不独小儿恐。
庚申夏四月,雷雨阵酣拢。偶未困兽防,溃军剩孤拥。
作书上告变,字迹血糊潼。督师心徬徨,公遂裹创踊。
重臣辱敌手,此事关国宠。呜呼八牌塘,竟作王罴冢。
苏常继沦陷,城洫半倾壅。公生民宴如,公去死藉踵。
平时一蒉障,到此始知重。赫然留毅魄,还足愧迂冗。
作歌示百寮,谁得如公勇。
衲帔蒙头,下板头边,且打瞌睡。蒲团叠足,长连打上,随分挨肩。
忽然露柱眼开,圣僧也须出院。切忌钉椿摇橹,更须看风使帆。
各各总在其中,人人自宜照顾。且道照顾个什么,堂中宾主句,觌面没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