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江南好,闹扫斗新妆。鸦色三盘安钿翠,云鬟一尺压蛾黄。
花让牡丹王。
蛟龙壁上有新诗,匡鼎归来一解颐。门巷已甘车马绝,白云秋色见旌麾。
玉节光浮士气和,不须更问夜如何?湟中愿学赵充国,徼外当如马伏波。
要使蛮夷归礼乐,伫看岭海罢干戈。不烦主将多忧顾,笳鼓归来杂凯歌。
吾闻北马来西极,骧首蹑云无定姿。俯视双瞳真皎镜,遥怜一骨独权奇。
何年惨澹经营处,此日飞扬奔放时。把玩不须嗟岁晚,会看天厩著金羁。
髻螺盘绕隐东洋,吸得瑶空宝月光。孕出圆珠能照乘,剖开素质待飞觞。
晶莹绝胜金樽艳,华彩浑添玉液芳。浮白江天遥骋望,酒星垂耀正更长。
翁在相溪溪上居,偶因缚笔致名誉。已烦猎者擒秋兔,更助文人校鲁鱼。
毛援犹能利天下,心殚宁肯不中书。玉堂新样须重赠,拟效相如赋子虚。
心天一气贯中和,孺子膏肓若我何!内景金花今證道,上池玉液不生波。
献方龙每乘云至,收杏人曾倩虎驮。十世医传方胍妙,门前无奈杏花多。
浅白深红间淡黄,重阳已过尚联芳。莫因颜色分花品,同是秋风一样香。
德化流行俗自移,齐民那必在鞭笞。愿将旧政贻新尹,慈惠长留去后思。
圣祖龙飞日,周遭佳气葱。蜿蜒来岱岳,鸡犬近新丰。
汤沐瞻中立,河山忆上公。只今全盛日,不数汉歌风。
晓起梳头,尘满了、玉台明镜。试推窗,东风却比,西风还劲。
乱树爱听黄鸟语,小园懒步红芳径。最堪怜、半好半残花,春如病。
寒共暖,相为政。蜂与蝶,应争胜。只青青帝子,坐来端正。
芳草也能迎淑气,丛兰别自成幽性。但小廊、一带曲阑干,闲堪凭。
大智圆明,体无向背。凝然湛寂,弥满太虚。覆盖乾坤,常光独露。
削踪灭迹,离相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