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子红如绣。正绮席、吴盐下豉,金盘雪藕。七载南徐挥羽扇,肘后黄金似斗。
北固外、晴江夜走。留取臂间长命缕,算节过、五日刚踰九。
重为我,先生寿。
迁官况在悬弧后。看他日、郡庭一望,匡庐湓口。今古量才惟一石,公也文章不朽。
讵更叹、一麾出守。还拟枞阳城下过,献新词、再进当筵酒。
公倘许,狂生否。
禅月罗汉天下绝,螺烟渗石光不灭。面纹漆黑眼生棱,衲衣袖展秋云洁。
幅巾谈道老先生,以刀割影影愈彻。如虫蚀木偶成文,镜花岂必生枝节。
中山废圃石如铁,白浪缠身捲飞雪。移向山中作一盆,飘然乘风苇可折。
峨峨飞凤岭,凤去巢不留。迢迢飞龙径,龙睡空山秋。
道逢山中叟,古意何绸缪?贶我以神龟,云昔嘉林游。
误落世网中,灵囿怀故俦。再拜谢佳贶,出山云幽幽。
细观背上文,纵横成九畴。神灵具四目,乃与仓圣侔。
幸未逢刳钻,导引故自优。区区忧养生,何事劳蜉蝣?
老桑不尔祸,灵蓍行尔求。愿尔安食息,千岁一出头。
无须左胁书,重光瑞王侯。吾生似放翁,筑堂思山陬。
三复蒙庄言,曳尾行归休。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方丈瀛洲一水傍,层城悬圃羽人乡。青云不散三花树,丹露长零五色浆。
诉幽心。积相思几寸,黄叶碧波深。磨迹回旋,轮蹄销歇,天涯绿遍园林。
看脱手、新词似弹,触旧题,秋月十分临。虚说笼纱,浪传画壁,五载流阴。
听罢楼头晨鼓,笑那知许事,烂漫同斟。剑斫酣余,弦翻误后,更阑星斗沉沉。
细检点、酒人无恙,只汪伦、不共醉时吟。待到花钿狼藉,没处追寻。
多少红尘梦未醒,晨鸡频唤一声声。窗开东阁天将晓,帘捲西廊月尚明。
酒味更浇书味醉,诗心同洽道心生。阳春不尽鸢鱼妙,谁领孤山款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