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首联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 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 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 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 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 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风波 “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直抒胸臆: 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夫子嗟沦丧,乡闾顿寂寥。百年遗老尽,一代典刑销。
在昔朝廷盛,诸儒学业饶。著书磨岁月,抗论切云霄。
独步才偏壮,清时俗未浇。翟门人竞集,郑驿客尝邀。
冠盖来千里,牲牢具一朝。柳营嘶騕袅,茗椀捧妖娆。
家酿传荷叶,溪鲜贯柳条。醉犹亲简策,乐不为箪瓢。
晚节趋王命,颦眉逐使轺。将军开幕府,画诺任宾僚。
燕蓟藩翰重,兵戎节制遥。宣威增国势,褫魄遁天骄。
绝漠清烽火,前驱奏鼓箫。归田心恋恋,解组思飘飘。
松菊犹堪理,桑榆幸未彫。散金思效广,击壤愿歌尧。
纱帽长蒙首,银章懒束腰。吟哦今李杜,吐纳古松乔。
胜会无虚日,清谈或屡宵。小心亲里闬,避咎狎渔樵。
名美偏招谤,年高未免谣。斗牛嗔孔雀,孤鹤畏鸱鸮。
媚灶惭何枉,怀沙恨莫消。事随东逝水,迹断旧题桥。
素榇还家惨,缌麻聚哭嚣。可怜婴世网,本不负天朝。
盛德知谁继,冤魂谩拟招。园林春黯淡,风雨暮飘飖。
致远悲良骥,抟空忆皂雕。闻丧皆顿足,知己自垂髫。
秀句时称赏,华筵必辱要。吟成珠满纸,坐久斗回杓。
适意鱼依藻,搜奇翠映苕。剧谈衾每共,痛饮烛频烧。
发为工诗白,心缘虑患焦。岂知埋玉树,常想报琼瑶。
剑许何当挂,琴存久不调。巳同麟毙鲁,空待鹤归辽。
官忍题朱旐,家闻卖黑貂。径荒泥蚓出,池废雨蛙跳。
隆替天难问,灾祥理匪昭。圣贤从古叹,忧患几人超。
女在难同蔡,身危不类脁。知音俄顷失,抱疾转无聊。
蜀魄三更月,胥江万古潮。谁能名季札,应解诉皋陶。
痛绝生刍奠,哀伤坏木嗂。空斋暮闻笛,挥泪向风飙。
青霭望不极,连峰如置关。不知清溪水,漾漾出其间。
孟夏江水深,溪流正西还。崖根乱石多,散激声潺潺。
杂树色相映,密竹不可删。造幽览众妙,抚事清心颜。
洄洑自多鱼,网罟罗前湾。幽人闭上方,缭径才可攀。
畴昔新安江,寤寐龙门山。目击暂有遇,绝胜犹班班。
客程非趋时,淹泊宁所艰。少留尽馀兴,更伴浮云閒。
闲庭如昼,修竹长廊依旧。对影黯无言,欲道别来清瘦。
春骤,春骤,风底落红僝僽。
远道频传《薤露歌》,人琴此日奈愁何?宋中耆旧伤心尽,吴下风流逝水多。
尘箧只怜馀翰墨,荒坟欲拜阻关河。黄昏铃阁题诗处,忍见空梁夜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