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润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润,我的思绪如流润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注释
试灯:上元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赏析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润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润;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润”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润”的千古佳句,以润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创作背景

  此词为元宵前夕观灯时之作。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都城的灯市,是词人熟识的,当年良辰美景、人月双圆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情;此时韶华已逝,世事沧桑,每遇佳节,但觉慨恨良多,兴味索然,真可谓“少年情事老来悲”了。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你喜欢
新安君莫问,此路水云深。江海无行迹,孤舟何处寻。
青山空向泪,白月岂知心。纵有馀生在,终伤老病侵。
去日春山淡翠眉。到家恰好整寒衣。人归玉垒天应惜,舟过松江月半垂。
千万绪,两三卮。送君不忍与君违。书来频寄西边讯,是我江南肠断时。
楚山冬笋斸寒空,北客长嗟食不重。
秀色可怜刀切玉,清香不断鼎烹龙。
论羹未愧蓴千里,入贡当随传一封。
薄禄养亲甘旨少,满包时赖故人供。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兹岩名可盘,其下有高士。曳杖时一登,坐看孤云起。

长翁波涛万顷陂,少翁巉秀千寻麓。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竹。

秦文茜藻舒桃李,晁论峥嵘走金玉。六公文字满人间,君欲高飞附鸿鹄。

滦水天家第一州,赤霄楼观紫烟浮。因君记我昔此役,二十五番鸿雁秋。

吾闻句漏仙翁之丹井,乃在紫微之阳东山之顶。

仙翁丹成去不归,但见一泓寒碧涵秋影。当年仙翁鍊丹砂,呼吸沆瀣餐朝霞。

陶镕日月精,鍊冶紫河车。玄液化白雪,真胎结黄芽。

一朝骑龙去,翱翔太清家。遗此百尺井,千古令人嗟。

辘轳无声石苔紫,子规啼老长松花。我来汲井凌绝顶,夜半飞出黄金鸦。

直疑此水接东海,上通银汉之灵槎。灵槎迢迢贯明月,汉使西回持绛节。

矫如黄鹄摩晴空,何待金丹蜕凡骨。酌以丹井水,载歌仙人篇,永言保之合自然。

勿因离别损颜色,此水可以期长年。

虚蕉诚易犯,危藤复将啮。一随柯已微,当年信长诀。

已同白驹去,复类红花热。妍容一旦罢,孤灯行自设。

皇灵阐曜,流英敷醇。苞光含素,以授哲人。于赫洪烈,实子厥真。

虑该道机,思穷妙神。汪穆赫度,焕蔚赫文。实茂成秋,华繁荣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德风云畅,休声响震。

侔踪古昔,越轨曩朝。外骇方域,内冠皇僚。峨峨峻极,谁赫能超。

出莅宰守,播化丞苗。入毗帝猷,翼赞均陶。道殊颜孔,勋拟伊皋。

太上立本,至虚是崇。猗欤清规,允迪斯冲。韬纳无方,以光徽融。

嗟我昏曚,怀贤仰风。

思存豫属,厕于末徒。沐浴芳源,仪形训模。重仞幽秘,愿陟赫涂。

彼海汤汤,涓流所归。鳞宗龙翔,鸟慕凤飞。瞻顾高景,曷云能违。

未见君子,载渴载饥。

寒枝香在天外,疏花影流水中。
梨云夜深清梦,草玄笔底春风。

之子托冲隐,秋山楼观深。矧兹及霜晨,遐瞩沈氛阴。

翠巘含白云,丹枫映青林。灵溪鸣石沈,野屋负层岑。

趋喧事多违,即旷恒惬心。何哉芳月宴,而我阻幽寻。

于此登临称谢公,湘南奇观欲吟穷。天沈暮鸟烟氛外,山抱春城雾雨中。

陂岸放车看宛转,寺檐飘铎送玲珑。老僧已许炎蒸日,为借清风解簟筒。

一丘一壑总凌空,閒与同怀入此中。诗境果然须曲折,文心如是便玲珑。

欲题石壁无佳句,爱听松涛待晚风。坐久不知天又暮,回看树杪夕阳红。

暑行不张盖,午暍背沃浆。外灼忍须臾,内热我久忘。

僮仆望谷趋,麇麚速走藏。两崖面东西,一涧盘中肠。

下瀹功德水,旁熏知见香。桧柏妙有意,向风招人凉。

众绿倏倒影,摇荡天沧浪。已出尘埃外,立脚判牢强。

浮云倘来物,敢尔拂衣裳。弃去誓深入,履险犹康庄。

筑圃依山曲,开门向水湄。春风摇鼠梓,夜雨足凫茈。

但解髡能饮,焉知朔欲饥。提壶花外转,催出眼前诗。

葵花已过菊花开,万里西风拂面来。问字今朝几人至,细看屐齿破苍苔。

牢落萧斋病后身,灯前款款话相亲。寒喧世态吾偏拙,贫贱交情尔最真。

纵酒莫辞今夜月,悲秋俱是异乡人。明朝便作河梁别,天末凉风起白蘋。

今日是春来日。何故烟霏雾结。想防春色到儿家。去迷他。

或者是春来日。故使雾迎烟接。知春还有几多程。问他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