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尘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这一年西风来晚,桂花开得迟。一阵风吹来,花粉簌簌飘飞,半个月亮差点被处下来。这个时候,想唤来红颜知己,再加上那脂粉香气,岂不满轩子乱香飘飞了,那意境多美呀。
想再过重阳,就又是明年了。蝴蝶翩然飞舞,当知我客居此地的情怀。“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那吴地烟水,常常勾引起我的愁绪和诗情。这一夜,我似乎和故人都没有分别。你看,秋天的好处,是大雁飞来了,它应该给我带来了远方的消息吧。
注释
词牌名,即“江城子”,又名“村意远”“水晶帘”。原为唐词单调,始见于《花间集》。
十日:重九次日。
荷塘小隐:为毛荷塘家宅名。吴文英词友。
东篱:代指种菊处。
半冰规:半圆月。
阿娇:汉武帝后陈阿娇。此代指女子
看承:看待,特别看待。

赏析

  上片,发端“西风来晚桂开迟”一句,扣题“赏桂”。言重阳过后词人去赏桂,此时西风姗姗来迟,桂花正在盛开。“桂开迟”是对中秋节而言的,一般桂花盛开时多在中秋之日,因“西风来晚”,天气未寒,故桂花推迟了开花时间。“月宫移”二韵,讲月下赏桂。词人追随月光的移动,漫步在植菊的东篱下欣赏桂花的盛景。“东篱”二字,既写出词人赏桂时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与菊花一样均富有高洁的品质。李清照《鹧鸪天》:“何须浅碧深红色,泊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簌簌惊尘”一韵,化用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吴刚伐桂不止的传说。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词中言从半轮的明月中,飘下桂花,簌簌作响,这里勾出一幅云外飘香,月轮飞花的优美境界,其形象不仅有视觉、嗅觉,还有听觉。“簌簌”一词,是视觉、听觉兼而有之。“吹下半冰规”是“半冰规吹下”的倒文,“冰”不仅点明是秋月,而且将月之皎洁勾出,有一种玉洁冰清的意境。“拟唤阿娇来小隐”一韵,承上,因这境界太优美了,于是词人又产生了一个优美的想像:想请像阿娇那样的美女到此处小隐,那么会引来更多的桂花飞飚,天外飘香。“阿娇”“金屋”化用汉武帝幼时对其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的典故。这里将桂花与阿娇并提,将美的人与美的花互相衬托、比拟,起了很好的映衬作用,更突出了“赏桂”之情。“小隐”,化用王康琚《反招魂》“小隐隐山林,大隐隐朝市”的语典,写荷塘隐居之处。梦窗在《大酶》中曾描绘荷塘隐居处:有青山隐隐、碧水如镜,桃红柳绿,渔樵为伴,极为清幽美好。

  下片,过拍“重阳还是隔年期”一句,扣题中的“十日”,言重阳节已过,再逢重阳只有又过一年为期。“还是”一词,表达了久等重阳的遗憾。“蝶相思。客情知”二韵,以蝴蝶相思拟人手法,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相遇相知,盼望再次聚首赏桂之情。词人与荷塘的相识相知之情,在梦窗《醉桃源》中写道:“飞醉笔,驻吟车”(醉时飞笔行文,驻时行吟车畔)是十分惬意的事。“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言在荷塘小隐的山林告别时,那烟水凄迷之处引发出愁情,而这愁情又酿出更多的诗意。此韵颇多画境与情趣,勾出词人多愁善感的心灵。最后一韵“一夜看承应未别”以设想之景作结,言在月光下赏桂虽只一夜,但格外引人重视,应看作我们永不相别的印记。前面言“愁”,至此笔端一转,言大雁飞来之时,将是秋空万里最美好的时光。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所以“雁来时”,应理解为有远方亲人寄来了书信,使词人有似虽已别离“应未别”之感。这虽然是词人的单相思,但也是他的一种热切盼望。结句另开一境,弹出亮色。

  全词风格疏阴明快,语语可歌,与其他词作不同。

赏析

  这首诗通篇写景,无一抒情议论词句,但秋深日暮异乡作客的孤寂惆怅之情、思乡盼归之意,都已流溢于字里行间。诗中意象,既是作者耳闻目见,又敲化了《诗经》的“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和唐宋诗中表现乡思旅愁的传统意象与意境,用得不露痕迹,诱人想象、寻味。

  这首题壁诗通篇写景,无一抒情议论词句,但诗人在秋深日暮异地作客的孤寂惆怅之情、思乡盼归之意,都已流溢在字里行间。首句写黄叶纷纷飘坠,西陂河水漫流,表现出萧瑟的秋意,也透露家在徐州而宦游江南的诗人乡思撩乱、飘零寂寞的心绪:次句写秋风正急,粗席作的船帆哗哗作响,没法卷收,阻滞了旅人乘坐的扁舟:可以想象,渴盼归乡的诗人看到这风急滞舟的景象,心里该是多么焦急、失望。

  三四句写诗人在无奈之中极目眺望,只见夕阳西下,暮色从千里以外悄悄袭来。这时,他听到江南人的吴依软语声和群鸡入埘的声音,混成一片,响在同一个山丘、这两句所写景象与前两句相反,不是萧瑟、紊乱、急剧、令人不安,而是和谐宁静、亲切温馨、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家庭生活氛围:这样的景象,一定触引起异乡飘泊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忆念,甚至使他在幻觉中仿佛已经回到了故乡:以上两组不同情调气氛的意象,相互对照,又组合成一个浑整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游子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中的意象,既是作者耳闻目见的实景,又巧妙地融化了《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于役》)和唐宋诗中诸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舻人语夕霏间”(秦观《泗州东城晚望》)等表现乡思的传统意象。妙在不露痕迹,诱人想象、寻味。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深秋日暮的图景。写了黄叶、陂塘、籧篨、急风、扁舟、夕阳、暝色、人语、鸡声、小寺、山丘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思归的思想感情。深秋时节,作者身居小寺之内,眼见黄叶飘坠于西边的陂塘,因而注视到陂水横溢,四处漫流。诗人此刻即产生了一种飘零之感,动了归家之念。接着,诗人耳闻籧篨声响,知道外面起了大风,扁舟已无法开行。真是欲速归而不能。诗人面对着黄昏降临后的千里夜色,不时听到同一山丘上嘈杂的人声和驱鸡入栖的声音……此景此境,诗人不由得兴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嗟叹。

创作背景

  此为赏桂词。写于阴历九月十日,在毛荷塘隐居之处。根据吴按,刘震孙生于庆元三年(1197),年长于梦窗。又据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刘朔斋再娶”条:刘震孙戊辰、己巳之间卒于吴中。因而这首词很可能作于咸淳四、五年(1268—1269)之间。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你喜欢
麝裂初难和,乌惊每易伤。
荡舟殊不禁,奔月可能防。
洛浦多遗翠,秦楼滞采桑。
飞蛾攒釦烛,绿鸭斗银塘。
夜合花含雾,宜男草带霜。
琅玕余旧贯,须要凤求皇。
行行见羁束,斯人独憔悴。
欲觉闻晨钟,青灯死分翳。

恶衣恶食诗愈好,恰是霜松啭春鸟。苍蝇莫乱远鸡声,世上谁如公觉早。

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水自流。人间扰扰真蝼蚁,应笑人呼作斗牛。

江河去不息,金石仰而观。但未随流转,安能制汗漫。

亲情人所重,友谊古尤难。二士俱来意,遥知可岁寒。

匏尊既举,苏席未移。
有德斯顾,靡神不娭。
物情肃穆,天宇清夷。
宅中受命,永复邦基。

万籁沉沉夜色幽,倚楼长啸杂吴讴。干时不利羞鱼沫,廪食无功类鼠偷。

已欲忘言聊卒岁,尚馀豪气独悲秋。曲生胗味真吾友,谁解招呼与解愁。

青春作伴入山来,花鸟平生不受猜。割断红尘雄剑在,肯教腰下绣生苔。

铃斋书几烛花消,帘外寒霜晓尚飘。却忆夜乘行乐处,烟村云坞听农谣。

君不见淮阴没齿作饿者,何由血溅钟室下。君不见上蔡仓鼠感得时,转眼空怀黄犬思。

君贱多求富且贵,富贵常如朝露危。勋业纵然堪盖世,何如空山采紫芝。

自寻世外赤松子,安顾人间白眼儿。渭滨晚达桐江隐,鹰扬遗烈亦泯泯。

身行半天下,何处无名山。苏门天下胜,筑室不待年。

曩时孙公和,今代潘子渊。无家安四壁,治生惟寸田。

去国行万里,往寄三茅閒。山川半豺虎,一水不得前。

寄谢李龙眠,为我写风烟。曲肱画图里,卧游西山颠。

尚恨画中隐,不得招闲闲。有愿何必遂,古人岂尽然。

本无尘土气,自在水云乡。楚楚净如拭,亭亭生妙香。

汗漫潘郎赋大游,烟花三月动轻舟。腰缠不控扬州鹤,机息初回海上鸥。

远地芝云劳得梦,高名冠盖定相求。白门见柳如堪折,迟尔沧洲觅钓俦。

相会不几日,相别又经时。
居然感我怀,何以写所思。
举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谁。
知心而久离,此情悲不悲。
冬事侵寻浑未知,隔邻听得理寒衣。
惊心步出庭西曲,日影斜斜木叶飞。
鸿冥未判初,动静根已互。
阴阳无停机,一阖一辟户。
太虚本块气,无形何八柱。
四时自尔行,列星自尔布。
吾闻女娲氏,曾把五色补。
补处绝无痕,亦有未补处。
日无息不运,何处独阴雾。
有龙衔烛照,终日烧不住。
玉川子有言,日月作眼行。
应不外幽独,同此双眼睛。
彼何地而暗,乃假烛以明。
亦有无烛地,暗塞幽冥冥。
吾不解其故,苍苍徒具形。
试唤卢仝鬼,为我叩太清。
一杯春酒对湖山,远胜夷犹绿水间。
觅句未工天欲暮,碧动飞满舍前湾。

绕树游丝,入帘香雪。东风薄幸催春别。欲描衣风并头花。

生憎花底双栖蝶。

好句吟成,宝钗敲折。朦胧一片凄凉月。愁多最怕梦醒时,梦来偏等愁时节。

头祖才始升堂,百丈卷席归去。
不是拾得寒山,有理也无雪处。

独卧绣窗静,月明宿鸟啼。不嫌惊妾梦,羡汝是双栖。

  臣猥以幽孱,曲承临照,僻在幽远,忠义自持,唯将一心,上结明主,比蒙号召,自取愆尤。王师四临,无往不克,穷途道迫,天实为之。北望天门,心悬魏阙。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忍使一朝,便忘覆育,号兆郁咽,盍见舍乎?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宽之赦之。臣又闻鸟兽微物也,依人而犹哀之,君臣大义也,倾忠能无怜乎?倘令臣进退之迹,不至鬼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岂惟存没之幸也,实举国之受赐也。岂惟举国之受赐也,实天下之鼓舞也。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