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居住的草堂,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微风吹来阵阵清香。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加狂放!
注释
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筱(xiǎo):细小的竹子。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裛(yì):滋润。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厚禄故人:指做大官的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恒饥:长时间挨饿。
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上句的“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里就是暗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头发。河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之意。“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即”传达出知足的意味。也就是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上句的“万里桥”与下句的“百花潭”,上句的“草堂”与下句的“沧浪”相对应,在似对非对中,描写了一路风光,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筿红蕖冉冉香。”中“翠筱”即绿色细竹。南朝梁简文帝《喜疾瘳》中有“隔帘阴翠篠,映水含珠榴”诗句。“娟娟”就是美好的样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浥”即滋润。“红蕖”即粉红色的荷花。“冉冉”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其中,“含”和“裛”两个动词运用很妙。“含”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的柔和。而“裛”通“浥”,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之细。这里,诗人以精心之笔,描写了微风细雨,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中“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就是断了书信来往。“恒饥”就是长时间挨饿。这里写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长久的饥荒之中,上句“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接着下句 “恒饥稚子色凄凉”是因上句而来,说明了“厚禄故人书断绝”的结果。这里,还要注意诗歌的形式,诗人打破格律来写,在句法上形成了“上二下五”式,把“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突出“恒饥”的贫困处境。在艺术上与“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有异曲同工之妙。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创作背景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这首诗就是作于这期间。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极目烟霞外,孤舟一使星。兴中寻白雪,梦里过沧溟。
夜月松江戍,秋风竹坞亭。不知行远近,芳草日青青。
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发得一机活,出得一言当。
万里无片云。青天合吃棒。
不待春风著意吹,暗香已在梅花上。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华佗囊书久已焚,思邈玉函秘不闻。从医火攻固下策,遣化饭香方普熏。

触人正自坐愚直,学道今当输拙勤。勿言将智耄已及,后死或可与斯文。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夙秉宋贤说,太息怀斯文。矧近讲席前,遗趾播馀芬。

湘东望湘西,连山如陈云。亟渡入谷口,空翠四边分。

筑室倚岝㟧,开宇面岩垠。当门古涧响,环墉高树曛。

荒榛延暮色,泠风交远闻。去之六百年,垂教志何勤。

蔼彼援鹑手,伤玆获角麇。吾生志不就,斯世邈无群。

回舻天地晚,空怅逝沄沄。

昔会燕台今白头,东归分袂倍离愁。年华易改谁长健,世路无穷客倦游。

春雪模糊荒岭树,夕阳惨淡古边楼。此情欲寄滹沱水,千折波声尚北流。

至德生成泰,咸欢照育恩。流辉沾万物,布泽在三元。
北阙祥云迥,东方嘉气繁。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恩洽因时令,风和比化原。自惭同草木,无以答乾坤。

子云投阁为奇字,君山杀身非谶书。埋狱谁能知匣剑,焚城何意祸池鱼。

赐玦应知谢冠佩,杖藜自尔就田庐。丈夫盖棺事乃已,白发勿羞樵与渔。

新选昭仪进御来,女官争簇上平台。
宫中未识他名姓,都把花名作字猜。

三年锦里挹清尘,燕市行歌重怆神。客路惊看玄鬓改,离亭忍对绿尊频。

雄飞合在青云上,小隐聊分绛帐春。洺水阴山多啸咏,新篇应及倦游人。

太霄何冥冥。灵真时下游。命我嚣涂际。采察云中俦。

世路多淫浊。真诚不可搜。促驾还陆岭。人间无与酬金。

高阁何年结构成,朱帘卷处眼偏明。
阶前古木寒云色,涧底流泉碎石声。
山近烟岚浮几席,楼高星斗在檐楹。
我来三伏炎蒸候,便觉清风两腋生。

官辍蓬莱直,身从帝所回。文章孔庭奥,事业傅岩隈。

多士朝廷念,诸公殿阁来。英雄须入彀,应有济川才。

佛祖丛中无位次,参方行脚谁家事。随兴一念便乖张,莫向禅门探意旨。

须知真正道人家,到处忘怀悯自他。烂沙浮沤盛满钵,閒来石上种莲花。

朝日照屋梁,虚室悉通透。阶前水盈墀,户北冰在霤。

忽然阴霾合,六出稍稍逗。初见屋角漫,瓦齿已非旧。

墙垣及庭除,补缀平罅漏。积寸不移晷,盈尺未为厚。

薄暮大于掌,丙夜竟如昼。灵鳌想没趺,飞鸟饥莫救。

巨室足豪兴,茅宇难自覆。直恐寒不减,尧年今见又。

晨兴忽凛冽,作气与之斗。目眩屡回瞩,风紧载缩脰。

呼童辟门径,指直不出袖。弥望四野平,瞻顾身在窦。

老树叶尽脱,秃干工琢镂。冬青远模糊,狞恶类奇兽。

或如藐如射,忽露两三岫。蓬莱望见之,咫尺俨可就。

杞人消其忧,民命天所佑。阴胜固所惕,融化亦勿骤。

照耀庭月间,举酒月出后。黄闲攻诗城,白战不许彀。

三句都将一串穿,等闲挂向御楼前。几多行客眼定动,东海鲤鱼飞上天。

青楼缺。楼心人待黄昏月。黄昏月。入帘无奈,柳绵吹雪。
谁人弄笛声呜咽。伤春未解丁香结。丁香结。鳞鸿何处,路遥江阔。

一水划山入,万树围如屏。树杪露佛屋,倒影临波清。

栖霞山畔草,直到门前青。不信岩花发,六月犹啼莺。

山深无夏春,日夕凉风生。野花烟外飘,随风落檐楹。

闲鸟学书声,遥答流泉鸣。天香何处来,寻之了无形。

时有樵夫至,带雨叩柴荆。坐久客亦返,携得秋光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