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南人生长在山间,家家有窗窗有山。吴峰楚峤不知数,但见云埋雨洗堆烟鬟。
谁知长安绮纨子,一拳何处镵云根。阳侯疏凿出岩穴,上有斓斑皱藓纹。
下有千岁不死瑶草苍须繁,痴儿持此矜王孙。朝携磈礧登朱门,暮拥红旌辞帝阍。
开元承平二十年,四边无警不控弦。绣衣半是花鸟使,达官避路谁敢言。
大艑岢峨春浪碧,处处争看太湖石。天心不肯乾太湖,八州万口空嗟吁。
累石作山齐华岳,千峰万峦撑碧落。樛龙夭矫揽云雨,彷佛去天无一握。
锦帆东下飞龙舟,咸阳苑籞空萧索。杜陵野老哀江头,菖蒲之山兮谁尔留。
细读石屏记,临风觉厚颜。如何一片石,欲比众名山。
浪迹江湖上,归身岩壑间。渔樵争半席,人笑老痴顽。
蕊倦群按霓裳,冰肌不染人间暑。宿酲初解,秾妆净洗,嫣然笑语。
抱月生香,凌波弄解,晚凉微步。自移根玉井,芳心更淡,只合向,瑶台住。
十里明珰翠羽,最难分,野塘鸥鹭。棹歌声里,云鬟荡桨,烟笼似雾。
莫遣西风,片时吹作,碎琼飞舞。爱秋容艳绝,一枝开近,蓼花红处。
别后春池异,荷尽欲生冰。箱中剪刀冷,台上面脂凝。
纤腰转无力,寒衣恐不胜。
去年美人未还家,绿窗青春桃始花。桃花今年只依旧,美人别后长咨嗟。
芳心欲传向谁愬,卷却罗袖弹琵琶。琵琶声哀思欲绝,衣上啼痕几时灭。
共君别久胡不来,菱花宝镜生尘埃。君隔扬子江,妾居黄金台。
台虽高,望无极,人万里兮天咫尺。春水绿波春草碧,来鱼去雁无消息。
日既暮兮月色寒,相思如梦彫朱颜。青灯炯炯照不寐,揽衣起坐空愁叹。
淡云清晓塞,细草绿春洲。名已三朝旧,心应四海周。
威扬新阃钥,别重远山舟。白首分携意,公乎莫亦犹。
碧草斜阳,玉溪流水,停骖且住。旷月轩前,绿芳阁上,闲觅红落句。
空山枯木,声声杜宇,频道不如归去。不如归,危城画角,迢迢故国何处。
此声哀咽,可堪听取,撩动羁愁无数。血尽喉乾,猿啼鹤唳,甚事穷追诉。
当年淫乐,酣歌恒舞,剩得破亡惊悟。千秋恨,兴衰多矣,等闲自误。
橘过淮变枳,土易性随失。未闻枳返淮,可以复成橘。
偶缘子质疑,恍起予载笔。宁惟物乖常,而人亦莫必。
秦桧伯夷颂,居然伊周匹。钤山堂十年,冰雪志士律。
一朝利禄萦,顿改庐中质。所以圣贤尊,终始守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