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这是一首吟咏友人与其所恋者分别的词,就全词而论,由于是咏他人别情,真情实感不多。但此词用字却很精妙,诚如万树所言:“梦窗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然其用字准确处,严、确、可爱。”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开篇明旨,点明“送客”:“长桥”,即吴江垂虹桥。“试霜”、“枫落”,点出时间是霜夜枫落的秋天。并借以表达送别时的凄清景色。“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四句以对偶形式出现,浓墨刻画,水行相送,伤离惜别的情景。客船面向无有尽头的水天而去,向后一望,离城却越来越远。主客离别之处已隐约可见,意味着分袂在即。而一水迢迢,充满离恨,也象水天远去无尽。“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写水中、岸上所见影物,进一步描绘离情。“翠叶凋零,花老香消,情兼比兴。“残柳”是岸上之物,它枝叶黄落,愁烟笼罩,也好像在替人惜别。睹凋荷而伤年华,见残柳而添离恨,迟幕之嗟,离别之恨,于此交融,令人难以为怀。“念瘦腰”三句,是从“残柳”生发,感旧伤今,互相映衬,愈增离思。“沈郎”,用其瘦腰事以自喻。过去也曾小泊江边,傍柳系舟,但心情不同,以昔乐衬今苦,使离别黯然消魂之情状愈加突出。
上片以浓墨重彩刻画了秋日的惨淡景致,衬托出送客的悲愁,深得情景交融之妙。亦为下片写惜别奠定了基调。饯别席上,当地有一个姓赵的主簿命小妓唱清真词侑尊,其中可能有别的词。换头“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三句,用箫史、弄玉吹箫,其后夫妇成仙的旧事,喻倚箫唱清真词的小妓,歌声美妙,好似凤鸣一般。《九辩》传为宋玉所作。这里把这两个典故联系起来,意谓即使有象弄玉吹凤箫那样悲咽,作《九辩》的宋玉那样的才华情思,也无法招悲痛欲绝的送客断魂。这断魂,分成天上和地下两路随飞云、寒涛流驶而去。一方面小妓之歌,载着离恨,飞上云霄;另一方面,客人最终仍得要乘船而去。“素秋”指悲秋伤别之情,不可能因客人的离去而消失,只有一缕断魂,趁着寒涛败叶,一直跟客船远至天涯而已。结句“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更是神思缥缈。翠翘指所思女子,可能词人因“醉鬟留盼”而联想到所思念的情人。他梦想远方的情侣,但不能相见,所以这颗离心恐也会随过南楼的悲鸿而远去吧?此处是化用赵嘏“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的诗意。
这首词虚实、隐显、真幻互相结合。上片开头“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是实叙。“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寄离愁于枯荷残柳,已是虚实结合,似是显而隐了。“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是虚实结合,表现了灵魂深处隐微,复杂的情感。下片写僧窗惜别,是实,但别思飞扬,已成虚写。通篇读来,虽显隐晦,但亦回味无穷。
峭茜青葱间,所得亦已足。忽转天地开,锦绣匡山谷。
寒北重欣借寇君,琵琶曲里奏功勋。校书百帖高连屋,种柳千行翠入云。
鲁国到门百弟子,渔阳回席旧将军。太干销尽干戈气,闲却袁家倚马文。
神娲踏云补天去,遗下一团苍黑天。千年万年乾不得,长带盘古青紫烟。
玉工剖天天化石,石内星精有馀魄。雕光发炯成禹璧,海王川后输玄液。
帝青呵雾坤倪湿,匣月不开太阴泣。破天残缺无人补,一穴丝丝漏春雨。
空藏老石磨今古,补天何时与天语。
平野浩空阔,危甍兀岧峣。腊尽风日好,春回冰雪消。
朱弦试挥手,度响何翛翛。此意复谁共,古人今寂寥。
眷彼泽中鸿,欻起如回飙。悠然薄天末,去去不可招。
愧无双羽翰,万里同飘飖。人生本萧散,知虑劳煎烧。
恈恈觇声利,伛偻随纷嚣。安知出世间,造适皆逍遥。
帝乡果何在,久愿追松乔。行歌归去来,五斗空折腰。
吾闻武夷山,乃是升真元化之洞天。中间溪流有九曲,三十六峰峭折相排联。
我家去山七百里,攸然神往已十年。虽未扶藜临涧谷,早有清梦来腾骞。
今冬适经双溪口,舟子西指思回船。兴高踊跃决探胜,四日径到仙宫前。
凌晨登筏溯霜濑,山容面面堪沿缘。幔亭峨峨耸云际,玉女秀出清而妍。
虹桥千载驾陡削,接笋一线梯钩连。嫣然花竹藏别坞,小九曲内宜安禅。
隐屏精舍昔讲学,窅且奥处罗群贤。雍雍弦诵倡棹曲,会心微妙超言诠。
盘游六曲望不极,有亭天半凭空悬。虚无缥缈径欲断,猿鸟绝迹惟云烟。
舍舟轻身陟危磴,听彻水乐鸣溅溅。仙船天路落不落,谁弄狡狯疑彭篯。
险艰历尽到奇绝,天游古观山之巅。亭称一览小闽越,抉眦远睇无涯边。
此时不知此身在何处,便思脱遗人世同飞仙。丹山碧水如此胜,恨不早拍洪厓肩。
会当买山傍云壑,尽载群籍来摩编。山灵爱山亦爱我,定应招我弃官赋就《归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