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人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人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一曲清流上四围,世家种德有馀辉。亲藩开卷题金薤,令子趋庭着绣衣。
风引晴岚来几席,鸟拖秋色入檐扉。江山孕秀门庭贵,夹路青槐四牡騑。
战城南,走城北,转斗不利号路侧。谓我枭骑,且行出攻。
宁为野乌食,不逐驽马徘徊蒲苇中。水深黝黝,蒲苇骜骜。
乌亦自不去,客亦自不豪。梁以集,乌子五,乌母六。
禾黍不食攫腐肉,愿为忠臣何可覆。伤子良臣,良臣诚可伤。
远道之人,枯骨何葬。
疏帘冰簟溪堂静,客到羊求,闲共沙鸥,坐看香兰笑素秋。
鸡虫得失何堪问,倚槛凝眸,碧树烟收,一片斜阳隔水楼。
庸蜀之西一竹筇,年来蜕骨已如龙。扶登春殿谈经后,风雨时生掌握中。
不断晴波漾绿萍,陌头柳眼为谁青。从今妄作封侯想,学得长生种树经。
凤雏产庞氏,文彩九苞鲜。疏抗黄门重,名高白璧连。
入闽归化冶,两浙入吟鞭。不作春明怨,临岐自洒然。
钟仪作楚奏,庄舄吟越声。土风固尔殊,心事终当明。
韶濩久不伦,矧复英与茎。正声何寥寥,淫哇鸣纵横。
世有知音人,恻恻闻若惊。抱器入河海,泯默怀幽贞。
掩泣望西狩,素王不复生。怆然鼓一曲,聊以舒此情。
一鼓草木震,再鼓山岳清。我耳非子期,顾我一再倾。
何当登斯堂,酌酒歌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