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岑寂掩柴关,庭下萧疏竹数竿。狭地难容大池沼,浅盆聊作小波澜。
澄澄皓月供宵影,瑟瑟凉风助晓寒。不校蹄涔与沧海,未知清兴有谁安。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千丝万缕拂章台,陌上行人几去来。何事结根荒寂处,东风青眼为谁开?
比肩千里未云赊,野寺扁舟送落霞。无计留君归亦得,天南谁是鲁朱家。
醉翁虽已没,遗构在山阿。不比陶潜石,清时乐自多。
小院回廊,抬头蓦被檀郎见。凤鞋惊掩,略把裙花展。
熟意生情,尽在星星眼。栏阴转,把衫红浅,人近东风远。
男儿贵自立,弧矢昔所悬。相期在千古,不让今人前。
我年三十六,一第幸登天。蹉跎犹自悔,兀兀嗟穷年。
穷通虽有命,尔志当益坚。譬如登华岱,奋迹陟其巅。
且披邺侯架,更著祖生鞭。光阴如过隙,转瞬难久延。
桑榆收已晚,时逾境亦迁。门闾吾望子,勿复废钻研!
万里何缘入梦中,照人颜色旧时同。醒来不是当年事,寒气侵衣起朔风。
扫月追凉清夜分,是间风露别乾坤。山林畏佳地多籁,云汉昭回天不言。
平野极瞻南纪阔,稀星遥拱北辰尊。时平万里无兵革,静爱鸡鸣犬吠村。
缥缈洞庭连白云,绿橘黄柑能见分。昨日扁舟寻好事,明年处士比封君。
零零白露下,岩谷悴芳兰。兰悴不复辞,谁与念时艰?
坚冰行复至,雪深路漫漫。愁绝将奈何,抚几一长叹。
招提有胜践,日暮一经过。何物媚游人,微风动池荷。
园柳何青青,江草萋以碧。送子适万里,执手情碧碧。
嗟彼云中雁,翱翔依沙碛。不为稻粱谋,何以有南北。
努力慎所之,悠悠岂终隔。
战垒千秋沙草平,更无残戟碍春耕。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