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注释
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君:指蝉。警:提醒。
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赏析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来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颈联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不详。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句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以”,因。古人误以为蝉餐风饮露,所以说“高难饱”。“费声”,指鸣声频频。

  就真实情况而言,蝉并非是因身在高处,不肯飞下来乞食而“难饱”;它的鸣叫声中也没有什么恨意,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高”,语义双关,喻指人的品格高洁。

  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这不就是“高难饱”吗?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在这里,蝉已经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分明是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所以纪昀说开头两句是“意在笔先”。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蝉声与树木的碧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诗人却责怪树木的冷酷无情。显然,这同样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写自己的哀告无门、受人冷落。曾经有过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来是可以帮助李商隐的,可是,他们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处处排挤打击他。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怎能不怨恨与激愤。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这两句转向诗人自叙:我职卑禄薄,到处漂泊,早已丢下的家乡田园,已是一片荒芜。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则故事,桃偶讥笑泥人:“你是用泥土做成的人形,一到发洪水的时候,你就完了。”泥人说:“我是西岸土做的人,洪水来了,尽管我会没了人形,但我还可以被冲回西岸家乡去。而你呢,你是东国桃木做成的人,洪水一来,你还不知道漂泊到哪里去呢?”后来就用“梗泛”来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涯。“梗”,树木枝条。“泛”,漂流。李商隐长年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职位卑微,俸禄微薄,故称“薄宦”。

  “故园芜已平”,从陶渊明《归去来辞》的“田园将芜胡不归”化用而来。陶渊明做官不如意,想到自己家乡的田地快要荒芜了,就辞官而去,归隐田园,自得其乐。自己也是仕途坎坷,处处碰壁,何不也像陶渊明那样早日还乡呢?可是,故园荒芜,似乎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真是进亦难,退亦难!

  这两句在四处漂泊、前途黯淡的生活身世倾诉中,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苍凉。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两句是作者对蝉说的话: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样清寒。“君”,指蝉。“警”,警醒,这里有触动的意思。蝉在告诫什么呢?有人说是警告诗人为什么不及早回头,早归故园;有人则认为是提醒诗人保持高洁的操守。

  此联前一句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手法写蝉。后一句“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庭院雨馀秋意晚。一阵风来,到处清香遍。把酒对花情不浅。

花前敢避金杯满。

薝卜酴醾虽惯见。常恨搀先,不是君徒伴。莫把龙涎轻斗远。

流芳肯逐炉烟断。

皎皎虚堂带月清,金风入律露华明。
潘郎寓直生秋兴,韩子长歌忆短檠,
惊鹊绕枝巢未稳,幽虫临砌隐馀声。
却嫌诗思撩归梦,数尽高城长短更。
嗟我久不见韩子,如读古书思古人。
忽然相逢又数日,笑语反不共一樽。
谏垣尸居职业废,朝事汲汲劳精神。
子华笔力天马足,驽骀千百谁可群。
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
子华有时高谈骇我听,荣枯万物移秋春。
所以不见令我思,见之如饮玉醴醇。
叩门下马忽来别,高帆得风披飞云。
离怀有酒不及写,别後慰我寓於文。

瑶台仙姝畏姚妒,化作君庭双玉树。大庾万条看更俗,陇头一阕吹不堕。

张果鲵齿如编银,要与此树争丰神。飞觞三雅媚残月,摇笔词组开新春。

有子移根奉温室,皎皎冰姿射霜日。莫言子作书生酸,要与君王调鼎实。

目断江南佳丽城,栏干楼角几长凭。越人抱膝吟遍苦,吴客观涛病未能。

此地旃檀多胜刹,一时龙象有高僧。知君暇日寻猿鸟,閒上灵峰第几层。

谪出长城不许诗,一看瀚海放歌奇。伊犁河谷行舟赏,塞外风情醉笔痴。

头枕天山明月睡,神游冰岭雪鸡嬉。纵横篆隶闻西域,戍百归乡驻足辞。

欲罢长勤谢懒童,不妨微雨趁朝风。平分岸草舒遥绿,细浥园花注小红。

笔兼纸墨,砚子同为事。甲乙紧相随,缺一物、难能作使。

闲来静坐,屈指细寻思,要为书,不时思,须用清泉水。

恰如四季,春夏秋冬是。漫热与凉寒,相结就、年何拟议。

元来就上,别有妙玄微,按真玄,合天机,闰月方成岁。

力学瘉废学,蓁芜廿年外。尔来始识字,渐欲穷綮会。

丹铅勤记录,所乐斯为最。傥或称述作,无乃夜郎大。

古经义多微,钩沈意非汰。裒然成两书,沽贱等苫盖。

乃劳频借读,赠言缛文贝。愚材果何当,讵关时显晦。

知是滑稽语,但了篇章债。夫子论文章,故自绝流辈。

指顾掩群雅,逸翮鸣翙翙。顾我已类狗,画虎惭黠狯。

晓逐三军发,清寒苦不禁。征骖过野店,寒犬出疏林。

宿火留行客,霜枝滑冻禽。据鞍觅闲句,愁些不成吟。

环合青峰插剑长,小平如掌寄禅房。危阑半出云霄上,秘景尽收天地藏。

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沧海认微茫。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可怜天一方。

和风习习薄林。柔条布叶垂阴。
鸣鸠拂羽相寻。仓庚喈喈弄音。
感时悼逝伤心。日月相追周旋。
万里倐忽几年。人皆冉冉西迁。
盛时一往不还。慷慨乖念凄然。
昔为少年无忧。常恡秉烛夜游。
翩翩霄征何求。于今知此有由。
但为老去年遒。盛固有衰不疑。
长夜冥冥无期。何不驱驰及时。
聊乐永日自怡。赍此遗情何之。
人生居世为安。岂若及时为欢。
世道多故万端。忧虑纷错交颜。
老行及之长叹。

东家有贤女,修行扬清声。西家有贤女,落落无时名。

匿彩潜光世不见,西家反向东家羡。铅华刻意为摧藏,不特人忘家亦忘。

始知真品入时难,国香谁识林中兰。野花丛丛舒艳蕊,露冷烟深采未已。

此时贤女方深居,肯学东家殉虚誉。春华秋实各有时,慎莫但取夭秾枝。

燕子无情语亦稀,春风池沼自涟漪。当年胜事归何许,苔没龟趺有旧碑。

海上飞来据马鞍,灵鳌独坐碧孱颜。几年真宰雕镌就,尽日高僧指顾间。

去市红尘三里远,供人青眼一轩悭。半峰有窟龙为宅,云在檐头恣往还。

帘重珠阁对遥津,燕罢芳菲已半春。
四部笙歌初散后,花前红烛引妃嫔。

遥阴兀兀在城濠,一带因山影愈高。倒照宿乌连埤堄,趁凉归卒绕周遭。

昼承古木临偏巷,夕转荒郊落野蒿。漠北塞垣孤障在,云黄沙白更萧骚。

斗草归来女伴寻,游丝飞絮恼春心。
紫鸠声歇垆烟冷,门掩梨花莫雨深。

石栏斜倚面长空,贝阙蛟宫俯瞰中。浩淼何年支楚尾,乾坤有地冠江东。

渔歌远近归南浦,雁侣萧条响北风。最是开怀吟啸处,一身高并五峰雄。

人生远离苦,最苦秋夜阑。况我孱弱息,终年背乡关。

悠悠日复日,会当何时还。时至气候变,得毋衣裳单。

衣单固足念,所期日加餐。皓月照庭隅,徙倚生感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