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陷落时候,杜甫被迫困居孤城。诗题“对雪”,却正是国仇家恨一起都来时候,对雪穷身,国事凋零,因为白描;非特因雪寄兴,也非仅仅自伤困顿。却是从一个个体遭遇的侧面,描写整个时局国势的困窘无奈状况。杜甫称为“诗史”,能将个人感遇融合到时局国事的大背景里,从忧身而到忧国,故诗境界深,格局大,意境远,气韵厚。所以此诗以“战哭多新鬼”起,以“数州消息断”结,很有电影剧本的剪辑特色,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历从细节和侧面,去反映整个大的时局战争的愁苦艰难状态。从此着眼,方是看此诗方法。
此诗一二句中“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无绿可沽酒瓢便弃,拥炉求暖火只如红,很朴实近乎枯笔白描的写法,背后隐言困城无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这大概是看杜诗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在描写大时局的背景下,对个人境遇最直白写实地手法,却正是以通过细节和个体写实来反应大时局大场面的一种最有力的手段。两句极见困城之物资匮乏,偷生之余生活的窘境。关于“似”字之疑,固有多解。但是其实这里就是说有炉而火不旺,火苗不起,只有一片红光罢了,不必更做他解。因为困顿,必思解救。然则作者所能寄盼的好消息全无来处,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最后又将个人感遇返还回战事时局的忧虑之中,完成了从一个片面描写、感叹史实全局的一个过程。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中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756年)至二载(757年),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此诗是杜甫在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载)冬陷居长安时所作。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顽固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大战,大败,死伤几万人。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诗书师法在,簪绂相门传。
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边。帝心知俊彦,群望属英贤。
大木明堂器,朱丝清庙弦。吉人词自寡,君子德为先。
断狱阴功厚,优儒礼数偏。我非天下士,人谓地行仙。
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赋诗时遣兴,好客恨无钱。
政尔韦编绝,俄闻束帛戋。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
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千。家书愁展读,旅食困忧煎。
郎位蒙超擢,官曹幸接联。屡闻哦鄙句,信或有前缘。
知己诚难遇,扪心益自怜。樊中淹泽雉,春晚怨啼鹃。
骥病思丰草,鸿冥羡远天。仁言如借便,白首向林泉。
鲛人初息露香机,花覆龙梭鸟自飞。莫向西湖问烟水,夜凉风露湿荷衣。
风度幽闲识宇高,暂分明寄握牛刀。贾生学赡思仪汉,李白才多合继骚。
步武即看峨豸角,对扬几见掷麟毫。琴斋颂罢吟魂远,时梦钧天醉碧桃。
又是愁时节。尽声声芸窗,乡梦被伊惊撇。乍睹窗痕蜗篆碧,又听护花铃歇。
更延伫兰怀芳洁。不受俗尘些子涴。喜垂杨绣陌花如雪。
中著个,定香室。
空阶点滴留春泽。祝他生落红再绾,鸳盟还叠。润粉浇珠经拂拭,苦向东皇诉说。
说都是莺残燕缺。知道明朝春欲去,便慵抬睡眼看明月。
判一夜,小楼彻。
何须辨别。喜四时不断,花信连接。岂少园林,姹紫嫣红,芳菲惯引蜂蝶。
翻愁一瞬韶华老,便到了、飘零难拾。总逊他、朵朵鲜妍,耐得绮窗风雪。
珍重铜瓶供养,几曾借雨水,滋润苗叶。鼻观无香,眼孔多情,一种丰腮娇靥。
繁枝点缀天然态,恐误惹、玉纤攀折。祇怕教、尘染烟熏,不似斩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