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叔孙诚圣人,能知世要务。先言诸大猾,以为爪牙布。
汉王方虎斗,矢石宜争赴。诸生岂能兵,群盗知有素。
短衣变楚制,毋使大王怒。道亦尚委蛇,希世非无故。
当时谀二世,虎口脱危惧。狗盗安足忧,守尉自能捕。
斯言诚滑稽,阴已亡秦祚。直谏亦有时,国奉以坚固。
结束溯都门,欢言瞻上东。宿舂不成装,徒御殊匆匆。
倾城千万人,髫稚随老翁。揽袪强我留,路隘马不通。
志微术无多,举动非材雄。畦隧不知拙,雕朽宁谓工。
尚怜畎亩民,欲使衣食充。吏课才第六,名品出下中。
岂期此邦人,念我如豳风。竟惭不赫赫,用底书成功。
人事非有常,物变何必终。移是趣日新,应谐犹不穷。
耻为坚白辩,判别僻与衷。由是知命来,但觉心源空。
思君天材异,汗血流骠骢。定交既非晚,接武昆瀛蓬。
岁月使人惊,冠带昔儿童。别离过三秋,会合今复同。
新诗思何深,清月醒困蒙。相哀蹇无成,为客谢诸公。
素秋飙冷,正影娥池畔,红衣初谢。思妇芳魂,怨女幽情鸳鸯社。
断肠不向西风嫁。最喜近、瑶台清夜。蛾眉淡扫,不施脂粉,虢姨妖冶。
难借。涂黄晕碧,似素馨品格,暗香飘麝。斜倚银墙,独抚冰弦圆蟾挂。
诉离恨望夫石下。鲛珠洒玉盘倾泻。最怜独自亭亭,雨檐霜榭。
三年海外愁风雨,九日尊前感岁华。病客朝来添白发,故人秋杪送黄花。
炎方本不因人热,正色才能辟物邪。漫说小阳桃李艳,几番用落见天涯。
不尽西山色,苍茫远帝都。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寂寞隆中啸,悲凉督亢图。昔贤知未遇,时一哭穷途。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