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释
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
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事戎行:从军打仗。戎行:军队。
“妇人”两句: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扬:高昂。
久致:许久才制成。襦:短衣。裳:下衣。
不复施:不再穿。
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双翔:成双成对地一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
错迕:错杂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赏析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这首诗采用独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全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诗中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

  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表现在开头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即“菟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菟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菟丝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这位新娘子之所以会伤心到这步田地,“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了这个问题的原因。“结发”二字,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床席都没有睡暖,这根本不像是结发夫妻过的生活。“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丈夫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妻子也就无法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此时,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唐王朝自己家门口来了,这不能不让诗人感到十分可叹。所以,这两句也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她非常疼爱,把她当作宝贝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她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她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新婚之时,“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丈夫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她就不能再依靠谁了。想到这些,这让她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像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丈夫的面,她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丈夫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像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像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没有给读者勉强和抽象之感,而显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能让读者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9年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老去才先尽,春来酒屡空。
甘为耕钓手,畏作嗫嚅翁。
与罪宁无说,言诗新有功。
不堪须野鹜,似欲吐长虹。
登高大夫事,感物古诗流。
韵变齐风缓,辞凌汉气遒。
恨非雌霓赏,惟祝洞箫求。
病客无盘玉,琅玕未易酬。
自尔为官去,吾扉亦返关。
池成逢夜雨,篱坏出秋山。
岁事登禾稼,朝纲去草菅。
题书寄漳水,专俟好诗还。

锦城匝地清风起,为得梓州书一纸。莫问分符隔两川,水月东西共千里。

得句聊将倾作霖,开樽亦复陋孤斟。
南亭旧约何时践,志喜从公更一吟。
桃柳旧根株,春到红蔫绿茁。一似老年垂白,带少容_发。
浮家泛宅在他乡,难得会瓜葛。幸对此番乐饮,任宵分明发。

江阁远犹雄,江流澹若空。晴沙行白鸟,缺岸出青枫。

野泛清秋色,山回落日风。真同渔父宿,亦在钓矶东。

宁海许子名续字士成,年踰三十事母以孝称。士成六岁失严父,母氏褓抱避乱慈溪城。

于时鲸鲵奋掷东海沸,红尘满天波血腥。流离异乡几寒暑,慈母守义志节如霜明,盗平归来闾里惊。

母能爱子复善教,纺绩衣食使入庠序拜揖从先生。

所学在大伦,耻以文艺鸣。家居近市母不乐,又为迎至龟岩之下养且耕。

儿壮母发白,诸孙长大能扶王母行。士成岁时奉觞为母寿,蹁跹拜舞同孩婴。

食有黍稻殽有牲,母氏感旧涕泣难为情。士成念母守节苦,身贱莫达天子廷。

每为乡闾道母事,辞旨悽咽弗忍听。县令不之察,郡守不为闻,朝家有命谁能旌,悲哉士成之恨何由平。

嗟嗟今之人,岂无高车大马垂华缨。推恩及父母,丘垄沾光荣。

立身奉法不能谨,虽有恩宠无由承。身死污辱增,宗族愧丑父,不愿以为子弟,不硕以为兄。

孰若士成隐居不仕,行修于家驰令名。龟岩土,厚且沃,龟岩水,甘且清。

龟岩之人谁与许子京,许子之贤母所令。乡人祝许氏,母子年百龄。

母为人妇法,子为事亲之准绳。嘉尔母子孝且贞,龟岩之高与天俱不倾。

乐哉士成配岩永久流芳声。

齐剪千茎雪。更平量琅玕半断,配他匀洁。生怕蒙茸拴不稳,万转千回牢结。

巧编作花纹点缀。彩线如环穿柄首,挂银钩帐角间陈设。

比麈尾,制全别。

纷纷宵小乘时出。苦宵来殷雷成市,吮人膏血。赖有此君能御侮,不住左萦右拂。

要仗汝,扫除一室。叵耐幺么多羽翼,正东驱,倏又从西逸。

清丑类,恐无术。

高台见百里,长啸海风生。为问尘埃耳,能闻鸾鹤声。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以我穷途泪,沾君远客衣。霜清残叶下,风急断蓬飞。

朋侣分携尽,江湖生事违。空怜卧岩壑,重此掩荆扉。

吾评古法书,固自有高下。
端州遗我石室碑,一字千金恐非价。
莫邪之剑难争锋,李公落笔神气同。
诗鸣一代属山谷,草根亦复吟秋虫。
策杖寻芳,小溪深雪前村路。暗香时度。更在清幽处。一见冰容,便有西湖趣。题新句。句成梅许。折得南枝去。
及当道作者,盖俯念草木之味也五陵春色旧曾游。翠娥讴。锦缠头。花落花开,不信有并州。浅碧障泥红叱拨,柳桥外,满东风,无点愁。近来近来双鬓秋。心渐收。情尚留。底事底事递如许,身世沉浮。何况年华,长向镜中羞。才见那时帘外月,便想起,醉吹箫,罨昼楼。

五老英灵未陆沉,一枝高秀出词林。圭璋自是清朝器,律吕偏谐治世音。

此去文章足知巳,后来功用只斋心。济时相约元刘了,索我云山深复深。

红衣瑟瑟摇妍,西风吹冷凌波路。栏干录曲,但冷赋客,微吟引步。

盼断鸥家,缄沉鲤素,闲愁难诉。只云鬟雾鬓,窥妆弄影,惊暗里,秋心妒。

已是悲怀无据,又催归、斜阳红暮。湘流寄梦,汉皋解佩,省来应误。

一缕香魂,空江飞去,夜凉判度。剩芦乡,倦侣盈盈望远,续骚人句。

吴淞江上是侬家,每到秋来爱荻花。
眠未足,日初斜,起坐船头看落霞。

洪涛滚滚吼厓山,万古英魂瘗此间。日抱孤忠翻浪赤,波飘血泪点苔斑。

元腥已扫龙犹泣,宋愤长含玺未还。吊魂只凭江上笛,月明三弄水潺潺。

学佛人人被佛瞒,拨尘见得几何般。
狂风卷地云吹散,独立栏干宇宙宽。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