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王安国十三岁时作。诗中感叹高阁几度兴废,人间几经沧桑,世事的变化犹如西山飘浮的乱云,时时在变幻之中。此诗主要是承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而来。
此诗首联写滕王阁昔日的来历及今日的状况;颔联着重从时间上入手写滕王阁经历的沧桑之变;颈联从空间着手写滕王阁;尾联续写景,并以景结尾。这首诗以远、近,静、动相对照,写出了滕王阁的独特风光,后以景结尾,含意深蕴,极耐人寻味。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滕王李元婴喜好游赏歌舞,因此兴建此阁。虽物换星移,历经沧桑,高阁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滕王“好追游”,并非平空而发,王勃当年也有“佩玉鸣鸾罢歌舞”之句。“依然”,强调这一游览胜地历久不废。“枕碧流”,点出高阁的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往昔,下句诗人所在的时代。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承首联,着重从时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建阁,到王安国十三岁游览此地,纵观这三四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几度沧桑。“兴废事”、“古今愁”,含蕴丰富,引起人们的种种遐想。“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的匆忙和兴废的无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城中树密几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以下转为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颈联上句写城市,南昌向来为名都,人烟稠密,市街繁荣,是商贾荟萃之所。下句写江水,赣江由赣州曲折北流,经吉安、清江,流经南昌,纵贯今江西全省,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登阁俯瞰,城中绿树浓荫,几家栉比,市井兴旺;凭栏远眺,赣江遥接云天,江面上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如同游人从天边归来。上句是近景,下句是远景,“树密”、“几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两句有远、有近,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宕开视野,继续写景,而于写景中收煞全诗。“极目”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几,非诗句所能写尽,这就将无限风光囊括其中。客观景物吟咏不尽,正是暗示诗篇将尽。正在吟咏不尽之时,西山之上乱云重叠,晚烟出岫,又展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西山的晚云将要带来一番风雨,凭阁四望,胜地的晦明变化无人能预测其妙。“西山重叠乱云浮”,意象苍茫缥缈,虽以景结,而含蕴浑厚,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
飒飒西风冷。挂林稍、微茫淡月,碧空澄净。己被鸡声催人起,落落溪桥幽径。
舞黄叶、随风不定。店舍无烟关山远,渐轮蹄、惊动栖乌醒。
襟袖裂,晓塞劲。
新霜路滑鞭敲镫。板桥头、萧萧寒溜,明星尚烱。指点前村依稀见,野火孤灯相映。
望不尽、鱼天耿耿。一片朝霞烘远树,涌红暾、宿草霜华净。
云断处,误山影。
西风落拓阖闾城。有留侬、白帢红筝。细雨落檐花,吴王宫外鸡鸣。
屏当好、嫩橘鲜橙。落如雪,真珠药玉齐倾。三两狂夫,趁筝琶未歇,促拍调俱成。
閒评。相逢作达耳,人世事、落絮浮萍。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
奈酒醒、人又趱离程。早潮平,报道山泉待我,凉梦先萦。
尽残年,渔蓑茶灶寄浮生。
我爱晚风清,漪漪动庭竹。惨澹暮云多,萧森分野绿。
閒窗暝色佳,静赏欢易足。人生遽如许,万事徒碌碌。
有尽壮士金,馀缪匹夫玉。轩车韫斧钺,粱肉隐耻辱。
袅袅五株柳,采采三径菊。宁尽生前欢,毋贻死后哭。
高歌晚风前,洗盏斟?醁。
山腰万仞露,不临不测渊。俯身窥栖鹘,举手接飞鸢。
山头旧冰雪,闪闪挂飞泉。溪中万古石,跳珠溅潺湲。
忽惊仄路绝,空行驾危椽。峰峰自回合,藤曼束荒烟。
盘盘缘石壁,磴磴扪青天。遥看来往人,缥缈讶飞仙。
更闻猛虎啸,当我踞层巅。劳臣有定限,岂敢惮艰难。
匹马千山外,迢迢夕照前。
李将军,万人敌,目如光电髯如戟。口诵元和诗,手捧神尧历。
西风来献北风归,渠黄忍挽青丝靮。别君昭王台,送君亚夫壁。
有力当为今王宣,有血当为先主滴。男儿一日定千年,肯把离愁对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