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滕王阁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滕王往日喜欢到处追寻游乐,他所建的高阁依然矗立在江边,枕着碧流。
滕王阁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夕阳斜照,其中包含着古今多少忧愁?
城池之中树荫密布,几家栉比,市场繁华,凭栏远望,天际的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如同游人从天边归来。
极目远望茫茫水波愁绪吟咏不尽,就像那西山上层层乱云飘浮。
注释
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始建。后多次焚毁,又多次修建。唐代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以精美的文笔,描绘高阁胜景,滕王阁从此著称于世。
平昔:往日。
好(hào):爱,喜欢。
追游:追寻游乐。
高阁:指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滕王高阁临江渚”之句。
枕碧流:指阁建筑在江边,像枕着碧流的江水一样。点出滕王阁所建的地理位置,是对它空间形势的交代。
胜地:名胜之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兴废:兴盛与衰败,指历史变迁。
偏照:斜照。因太阳已偏西,故云。
几家市;指城中人烟稠密,市场繁华。
天际:天边;远处。
极目:放眼远望,尽目力之所及。
沧浪:青绿色的水波。
西山:在南昌市西,一名南昌山,原称洪崖山,道家以为第十二洞天。
浮:漂动、浮动。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国十三岁时作。诗中感叹高阁几度兴废,人间几经沧桑,世事的变化犹如西山飘浮的乱云,时时在变幻之中。此诗主要是承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而来。

  此诗首联写滕王阁昔日的来历及今日的状况;颔联着重从时间上入手写滕王阁经历的沧桑之变;颈联从空间着手写滕王阁;尾联续写景,并以景结尾。这首诗以远、近,静、动相对照,写出了滕王阁的独特风光,后以景结尾,含意深蕴,极耐人寻味。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滕王李元婴喜好游赏歌舞,因此兴建此阁。虽物换星移,历经沧桑,高阁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滕王“好追游”,并非平空而发,王勃当年也有“佩玉鸣鸾罢歌舞”之句。“依然”,强调这一游览胜地历久不废。“枕碧流”,点出高阁的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往昔,下句诗人所在的时代。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承首联,着重从时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建阁,到王安国十三岁游览此地,纵观这三四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几度沧桑。“兴废事”、“古今愁”,含蕴丰富,引起人们的种种遐想。“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的匆忙和兴废的无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城中树密几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以下转为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颈联上句写城市,南昌向来为名都,人烟稠密,市街繁荣,是商贾荟萃之所。下句写江水,赣江由赣州曲折北流,经吉安、清江,流经南昌,纵贯今江西全省,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登阁俯瞰,城中绿树浓荫,几家栉比,市井兴旺;凭栏远眺,赣江遥接云天,江面上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如同游人从天边归来。上句是近景,下句是远景,“树密”、“几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两句有远、有近,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宕开视野,继续写景,而于写景中收煞全诗。“极目”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几,非诗句所能写尽,这就将无限风光囊括其中。客观景物吟咏不尽,正是暗示诗篇将尽。正在吟咏不尽之时,西山之上乱云重叠,晚烟出岫,又展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西山的晚云将要带来一番风雨,凭阁四望,胜地的晦明变化无人能预测其妙。“西山重叠乱云浮”,意象苍茫缥缈,虽以景结,而含蕴浑厚,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

创作背景

  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王安国这首诗,是他十三岁时登临滕王阁所作,时为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此,王安国十三岁写作《题滕王阁》,不是没有可能的。
王安国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猜你喜欢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

文德尧新庙,威灵禹旧山。海门宾羽卫,地轴启云关。

无路攀仙驾,当年拱圣颜。小臣衰疾泪,空望帝乡潸。

春寒殊未休,春事不堪说。阳谷溜微线,阴崖削精铁。

森然十八公,须髯满残雪。非无料峭风,翠色已可悦。

游丝千万暖风柔,只系得春愁。恨杀啼莺句引,孤他语燕攀留。纵然留住,香红吹尽,春也堪羞。去去不堪回首,斜阳一点西楼。

危峰斜日照疏墩,往事苍凉那可论!司马名因方外贵,卧龙才合世间尊。

一时市道看梁苑,千古交情问翟门。高踞绳床还睥睨,几回海沸与山奔!

扬旗击鼓,斩蛟射虎,头颅碎黄麻天使。鱄诸匕首信豪雄,信当日、一人而已。

华表崔巍,松杉森肃,壮士千秋不死。从来忠义出屠沽,惭愧杀、干儿义子。

江水靓如空,江华冷未红。
怜予犹客里,羡汝已乡中。
白苎青衫雨,乌纱短帽风。
不须摇艇子,垂钓五湖东。
孤山别后有谁邻,踏雪看花又一年。
几度相思空夜月,角声吹恨不成眠。

青山白云绕,碧筱苍烟迷。幽人日无事,坐听山鸟啼。

鸟啼有真趣,对景看山随所遇。乾坤浩荡一浮鸥,行乐百年身是寄。

烂铺蜀锦写乌丝。忆倾卮。燕来时。犹记半揎,云袖见凝脂。燕子只今何处去,庭院悄,误心期。绿芜凋尽众芳迟。弄仙姿。瞰方池。堕井残妆,依约景阳妃。不比春宵常苦短,拚剪尽,烛千枝。

仙人高隐五云边,煮石曾令夜不眠。世上已闻餐玉法,山中休种采芝田。

丹炉药与青猿守,瀛海书从白鹤传。歌罢洞庭明月里,祇应微响落中天。

承明殿上歌声靡,东林社中悲声起。谣传委鬼唱茄花,儿孙鹰犬纷爪牙。

毅气觥觥清君侧,铁骨嶙峋三代直。夜飞缇骑响寒风,咫尺吴云黯无色。

闭户非无卿大夫,挺身奋激来屠沽。满腔热血泼江水,阴霾天翳闻喧呼。

杜鹃啼处山竹裂,星光惨澹凄残月。市门一击博浪椎,草痕尽染苌弘血。

吁嗟乎!九枝日出冰山消,生祠瓦砾埋蓬蒿。行人终古伤前朝,摩挲四字丰碑高。

胜簪不肯黑,浮颊故能红。
心寄尘埃外,春归杖履中。
径松青谡谡,庭草碧茸茸。
无术系白日,年光如转蓬。
巾箱砚子何处得,溪翁用作待鱼石。
博时不费用头钱,遂入余家掌文墨。
父祖相传晚畀予,自幼相随真莫逆。
七星象斗隐约明,一口如池方寸窄。
忆曾携入对集英,仅毕春秋二三策。
后来随宦落江湖,同上武昌题赤壁。
定交首尾三十所,晏子狐裘虞老屐。
村童唐突岂偶然,一角微伤真可惜。
大禹圭玺犹缺残,因损不妨成友益。
灵光一殿亦偶存,小物本来甘弃掷。
赞经禆史则已多,论议失中天赐谪。
敬追子产谢叔同,息黥补劓全吾璧。

蛰雷初动连月阴,临安客舍春草深。披衣起踞木榻坐,竟日倒掩柴门吟。

谁能载酒问奇字,敢拟乘兴来山阴。诸君扣门忽剥啄,何异空谷跫然音。

嗟予托交旧不薄,异县相看客怀恶。羁离虽幸一身存,问答不知双泪落。

世间几度卜非熊,兵后何人怜屈蠖。耕锄有梦空涉春,奖勉多君尚如昨。

穷檐寂落风雨俱,君来复别将焉如。龙飞九五万物睹,紫泥屡下徵贤书。

三千礼乐须制作,奋衣径谒承明庐。人生穷达那自知,君能论列须及时。

汉室仍传贾董出,虞廷再睹夔龙趋。书成志得未白首,锦袍相辉印悬肘。

此时题字倘相投,我也沧浪一渔叟。

暮鸦不噪禁城树,衙鼓未残兵卫秋。(见张为《主客图》)
终日劳劳雁鹜行,偶然来访赞公房。
扶疏草木四围合,萦绕溪流一带长。
倚槛岂能成杰句,把杯多是说名方。
问师乞取安心法,宴坐蒲团对佛香。

云多不碍山,云去睹山质。东津县左腋,桥与西津匹。

奇峰高入云,变幻状非一。不识面目真,有时露腰膝。

好山如好女,防身恐不密。万古抱幽真,蛾眉谁见嫉。

中有采芝人,傍崖种丹秫。心与泉石盟,灵妙始挺出。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下马读残碑,道旁小歇息。

乡人荷担来,累累此何物。前肩挂髑髅,后担束骸骨。

为言荒村中,狼藉无人恤。官局论斤买,易米计亦得。

败骼搀牛羊,真伪孰能别。山南净慈旁,山北栖霞侧。

荒冢何纷纭,千魂共一穴。岂无忠与贞,岂无豪与杰。

身后谁得丧,都付一丘貉。俯首念妻孥,泪下衣襟湿。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