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此词咏调名本意,与词牌名实相符。
“冷空”三句,寒食清晨出游西湖所见。言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阴影不时遮暗了湖边的柳色。湖中晨雾涌起,像一扇扇护花的屏障。寒食多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证之。所以词人清晨游湖,天气虽无雨状,却已暗伏雨意。“艳晨”三句,概绘了当时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言游人在春日遇到一个少见的艳阳天,所以在心目中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从清晨转为晌午。是时,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争道而行。词人对西湖繁华晴日的描述,是作为伏笔来与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强烈对比。“骤卷”五句,转写雨中情景。突然间狂风骤起,尘埃翻滚,真是“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谓“雨来风领路”,这雨前序曲使游湖女子的秀发散乱,花容失色,纷纷以袖、巾掩面而行。刹时雨点来临,那些豆大的雨点将许多桃花瓣、杏花瓣一一击落在地,任人践踏。这时候,连无知的春燕也停止了呢喃声,似在为这场狂风骤雨发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西湖春天的特征:桃、杏、燕子等在雨景中的特写镜头,被词人一一摄入。上片刻画了西湖寒食的晴雨景观。
“乘盖”三句承上。“乘盖”,即乘轿。“旗亭”,即市楼,这里引作酒店。可参见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解佩”,用唐贺知章“金龟换酒”典故。此言由于下雨,因此乘桥游春的人们也纷纷找寻地方避雨。词人在湖旁的酒店里与老朋友不期而遇,于是就解下身上的玉佩换酒待友。“恨春”三句,酒中话题也。词人说:“这场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场大雨不但使游春女子的罗裙湿透,也使其‘金莲’(即双足)沾满了尘埃,弄得她们狼狈不堪,实在可恨。”“恨春”句与上片“愁燕”句相同,都用拟人手法描摹物态,更显生动形象。“酹入”两句,以幻象道之。言眼前的春雨像醇酒般地浇灌在梅树林中,而绵绵不绝的雨点又如泪帘般地遮暗了那远处的梅林。西湖边多梅树,故有此语。词人极富想象,所以能将眼前之雨,忽成醇酒,忽化泪珠,显得变幻莫测,跌宕多姿。“峭寒暮”两句,言春寒临暮更甚,寒风中有人用笛子吹着《陇头曲》渐渐远去。这也是说游湖众人在临暮时渐渐散去的情景。
全词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为后人提供了古代风俗的一些写真材料。
七载瓢城令,田荒涝未乾。河堤行使者,盐渎学农官。
井里讴歌起,江淮保障完。皇家劳计省,宾从待词坛。
筹国谈漕粟,逢人赋握兰。西山秋色好,知尔到长安。
太乙神君号东皇,玉质要妙含和阳。生生气始通微茫,绵绵蒸空神中央。
浮英上罗文天章,覆冒下满谷与坑。旁塞无间灵无方,灵来乘柔往乘刚。
湘君夫人镇相望,清温静好非淫伤。司命元老元气昌,手执藜杖色老苍。
历劫寿命不可量,少君之寿同其长。离无异体合有常,出入万化终不亡。
晶明发晨上榑桑,海天赫赫真金芒。质鍊不灭长垂光,河源混混流汤汤。
伯也坐视无迎将,千古万古何堂堂。彼幽为厉为强梁,朝狸暮豹方鸱张。
精魂熠耀志意荒,招之不反巫无良。屈生作歌沈九湘,世人传声罕寻详。
祝融仙子调玄黄,九神出图百怪藏。不信请视虞公章。
暮从别墅跨驴归,风雨萧萧泥溅衣。出门回首且按辔,细听泉声和式微。
宝林被溪阴,真境开山曲。僧居慧日深,佛处慈云馥。
座莲呈古青,阑桂敷新绿。水定育灵鱼,花奇致驯鹿。
胜因托同游,清景行相续。一从离喧嚣,终怀老岩谷。
我披天水史,开宝逮德祐。文章流别殊。各自辟藩囿。
西昆沿五季,遗俗尚?狃。谁复正始音,鲁公冠厥首。
能事王黄州,训词亦深厚。继之梅欧阳,灿耀光列宿。
髯苏一代豪,落笔钜鲸扣。门下四君子,笙簧迭赓奏。
同时濂洛贤,风雅振先后。虽非春葩荣,至味在醇酎。
纷纷递述作,南渡格变又。渭南富天才,崇台九成构。
杨监与萧尤,下视匹蓬霤。石湖颇排奡,简斋剧孤秀。
终逊子朱子,芳润六艺漱。汐社多环词,噍杀出泉窦。
独爱晞发人,《九歌》可驰骤。其余盛藻翰,偻指牛毛富。
惜哉五百年,散佚随飘飂。遂令汲古者,荒荒堕烟雺。
曹君擅石仓,积书屋连袤。《文鉴》补吕氏,《诗钞》广吴叟。
忆昨上元日,晴雪滴残溜。肩舆过草堂,丛编出怀袖。
群言汇百家,目眵浩难究。如入万花谷,遥天列锦绣。
又如对古尊,云雷错鸡蜼。贱子嗜好殊,读罢一言祝。
变体双井翁,造语独矫揉。江西诗派图,几辈尚墨守。
九僧格律粗,四灵篇幅瘦。江湖诸小集,殽核分饤饾。
岂无绝尘句,驽骏不同厩。兼收与并登,要使无杂糅。
十手急传钞,百卷付刻镂。鉴别君自精,狂言当我宥。
苦吟恐瘦劝餐加,寝馈思侪古作家。老笔未妨虫蛀纸,旧题岂羡壁笼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