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
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
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并:更。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赏析

  细腻的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的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功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首联是说,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是说从时间、地点两方面把诗题具体化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颔联是说,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初夏多雨,岭南更是这样(此时诗人在在桂林郑亚幕府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和感受,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的景象,也不作琐细的刻画,而是偏偏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然生出“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这普通的小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了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的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晩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颈联是说,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张弛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住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余晖还是给人带来了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尾联是说,越鸟的窝巢已经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末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这是登高远眺所见。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的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低微艰难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和排挤。宣宗继位,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时免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创作背景

  李商隐自公元838年(开成三年)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犬解人歌曾入唱,
马称龙子几来嘶。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经客有馀音,他年终故林。高楼本危睇,凉月更伤心。
此意竟难折,伊人成古今。流尘其可欲,非复懒鸣琴。

难弟难兄一样清,襟怀同抱岁寒情。夜来醉倚南州榻,爱听风前佩玉声。

一话孤身万斛愁,贫来偏易上心头。无端客枕难成梦,卧听寒更报晓筹。

频频退礼闱,此去欲忘机。
霄汉贫难达,江湖老独归。
程遥秋浪叠,村暝夜灯微。
应使为儒者,翻悲苦业非。

美人死后尚情深,金缕歌残泪满襟。悽绝西泠松柏下,阿谁更与结同心。

一种灵根楚畹兰,香风分送到江湾。红妆已领青鸾喜,白发空惭野叟漫。

人世半遭诗酒累,乾坤谁透利名关。凭君何处堪消目,翘首东头望泰山。

二华雄关右,三峰插斗杓。弹冠司寇肃,抵掌巨灵骄。

日月相遮隐,风雷自泬寥。金神秋执钺,玉女夜吹箫。

帝座钓梯接,天门箭括遥。船开花十丈,雪挂瀑千条。

客偶谈禽向,予因访偓乔。苍龙森欲动,白鹤似曾邀。

仙酝留人醉,云衣作蝶飘。携诗惭谢朓,作雾哂张超。

山鬼投秦璧,村巫忆汉燎。宁知王景略,弦诵杂渔樵。

岳翁尝宝翠涛石,今我还珍翠涛砚。翠涛沄沄生縠纹,云章龙文发奇变。

米芾砚山徒自惜,此砚颠应未曾见。我初避乱失神物,玉蟾滴泪空悽恋。

珠还合浦乃有时,洗涤摩挲冰玉姿。书舟轻迅逐凫鹥,喜出火宅临清漪。

松雪磨香淬毛锥,天影江波□碧滋,一咏新诗开我眉。

一官从府役。
五稔去京华。
遽逐春流返。
归帆得望家。
天末静波浪。
日际敛烟霞。
岸荠生寒叶。
村梅落早花。
游鱼上急水。
独鸟赴行楂。
目想平陵柏。
心忆青门瓜。
曲陌背通垣。
长墟抵狭斜。
善邻谈谷稼。
故老述桑麻。
寝兴从闲额外负担。
视听绝喧哗。
夫君日高兴。
为乐坐骄奢。
室堕倾城佩。
门交接幰车。
入寒长云雨。
出国暂泥沙。
握手分歧路。
临川何怨嗟。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酒垆饼舍带长沟。过扬州。又高邮。逆浪流澌,寸寸涩行舟。北望神京天共远,何处是,五云楼。昔年此地足戈矛。转城陬。屡回头。甓社湖中,明月竟谁收。欲问少年淮海士,疏苇外,起沙鸥。

池水欲成墨,古碑临罢时。閒从崖石上,风雨挟蛟螭。

自天秉钺控西东,雷迅霜威压世雄。薄伐已褫豺虎魄,先声遂挫犬羊锋。

勿云岭外无宁宇,最幸专城有令公。自是韬戈铭汉石,燕然山上记肤功。

春光此去欲何之,好向东风问后期。币地绿阴啼鸟换,满庭风絮卷帘时。

遥看别路云千叠,且尽临歧酒一卮。祇有落花不辞远,多情直送到天涯。

征雁嘹唳高秋,楚天极望云悠悠。君非落帆鹦鹉洲,定应载酒黄鹤楼。

楼前江水荡胸臆,天外横岳明双眸。忆昨蓟门雪,数里阻道周。

闻子忽南行,惝恍心神愁。短歌遗我告我别,读之涕泗交横流。

何事燃灵犀,深渊照潜虬。何用铸古鼎,魍魉穷雕搜。

凤凰翔兮足千仞,好凭百鸟鸣喧啾。直道而行总乖隔,惟有江山风月囊中收。

策杖重寻苏李迹,高吟怀古遥相酬。以我鹪栖林,又如鱼中钩。

霜寒白草折古塞,沙昏牧马嘶荒丘。洞庭始波木叶脱,子境有此凄凉不?

如何同心侣,睽阻生离忧。仲宣苦依人,长卿亦倦游。

冀骏途穷长坂蹶,湘瑟声杳空江浮。平生志气向谁尽,黄金掷牝将何求?

终发与子返归辙,五湖眺览携筇高上龙峰头。仰天相视一啸,万壑欲动见飕飕。

此局终当有,宁期在此时。丹书何用见,名姓世原知。

享祀崇祠配,风流老辈存。诗名犹未沫,经术至今尊。

侧想干戈日,曾经祲沴昏。斯游良不易,雅赏接琴樽。

含饴常忆抚孙枝,鲤对追从暮景迟。觞咏尚当家有庆,约游未识世多岐。

香山高会烟云散,金谷全荒鱼鸟知。踏遍苍苔无限思,儿童不解笑人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