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三首 其五

净瓶里澡洗,古梼下修身。彼此寸长尺短,何妨忝为切邻。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杜鹃啼断月如昼,不似寻常空过春。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南山老,还记少陵诗。七十古来稀。清池拥出红蕖坠,西风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寿酒,记生时。也不羡、鲲鹏飞击水。也不羡、蛟龙行得雨。人世事,总危机。扶床正好看孙戏,舞衫不要笑儿痴。更埙篪,三老子,鬓如丝。

葱茏晚色正佳哉,苦被归鞍紧紧催。船压浮荷沈水底,须臾船过却浮来。

大河昔决东南流,萧条东郡今遗湫。我从故老问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

地灵川秀草木稠,郁郁佳气蒸常浮。惟物伏见数有周,秘藏奇怪神所搜。

天昏地惨鬼哭幽,至宝欲出风云愁。荡摇山川失维陬,九龙大战驱蛟虬。

割然岸烈轰云骉,滑人夜惊鸟嘲啁。妇走抱儿扶白头,苍生仰叫黄屋忧。

聚徒百万如蚍蜉,千金一扫随浮沤。天旋海沸动九州,此鼎始出人间留。

滑人得之不敢收,奇模古质非今侔。器大难用识者不,以示世俗遭揶揄。

明堂会朝飨诸侯,饔官有品供王羞。调以五味烹全牛,时有用舍吾无求。

二三子学雕琳球,见之始惊中叹愀。披荒斲古争穷蒐,苦语难出声咿嚘。

马图出河龟负畴,自古怪说何悠悠。嗟吾老矣不能休,勉彊作诗惭效尤。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信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青青塞草羽书稀,士女鼾眠畜牧肥。戏看侍儿呈舞马,醉邀幕客对弹棋。

唐殿弛栋梁,空庭长荆棘。坳堂客水腥,坏碣苔藓积。

经营东晋始,远近千岁逼。兴废纷可悲,徘徊意不怿。

尚馀土木巧,未露斤斧迹。使鬼固已劳,斯民忍终役。

悠悠竞颓波,扰扰非一国。台城更荒唐,万古共悽恻。

无从东阁复追陪,挂榻堂空渐染埃。天上箕星神已往,人间薤露曲深哀。

门僚思泽陈诗诔,村妪衔恩奠酒杯。一色白衣城野遍,伤心似吊武侯来。

楼前景物逐时新,楼上笙歌日日春。华丽已随时节换,东风吹恨柳眉颦。

未到新亭上,先题明远诗。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

命楫寻嘉会,信次历山原。扪天上云糺,礜石下雷奔。

澄潭写度鸟,空岭应鸣猿。榜歌唱将夕,商子处方昏。

苜蓿满城秋,秋风不扫愁。此心如落木,何处是绵州。

之子殊难见,斜阳一倚楼。应还思锦里,诗酒旧同游。

十年书剑客侯门,万里归来荷圣恩。晓日一庭诗礼计,西风三径菊松存。

倚筇锦石暮山紫,濯足罗旁秋水浑。相望片云成契阔,好怀那得与君论。

唤云且住。莫作龙池舞。五月人间须好雨。为扫五边烦暑。
畦秧针绿重生。壶天表里俱清。林外桔槔闲挂,省渠多少心情。

半夜帆开遇好风,平明平望一湖通。人家水气涵虚白,野树霜华染浅红。

舵尾鱼虾吴市早,船头歌唱越吟工。前途烟雨楼边过,身入空蒙罨画中。

横槎三月江如束,风浪萦行接天绿。
郡楼新创插云飞,尽日江山对双目。
楼中刺史幽兴长,百斛载春供不足。
稽首普贤,不可思议。
出头露面,开言吐气。
拍盲担板,忘恩断义。
事无寸长,熏天炙地。

朝来旭日喜瞳眬,万籁无声百虑空。一夜雨抽春草碧,半溪晴放早梅红。

病多养气逾良药,客久惊心叹转蓬。差幸亲朋同逆旅,不须蹙蹙怅途穷。

圣朝存象法,古寺复闻钟。花引山门路,云封野殿松。

高斋谈静理,远屿淡秋容。日暮还携杖,月明林外峰。

轻轻濛濛,龙言凤语何从容,耳有响兮目无踪。杳杳默默,
花张锦织,王母初自昆仑来,茅盈王方平在侧。
青毛仙鸟衔锦符,谨上阿环起居王母书。始知仙事亦多故,
一隔绛河千岁馀。详玉字,多喜气,瑶台明月来堕地。
冠剑低昂蹈舞频,礼容尽若君臣事。愿言小仙艺,
姓名许飞琼,洞阴玉磬敲天声。乐王母,一送玉杯长命酒。
碧花醉,灵扬扬,笑赐二子长生方。二子未及伸拜谢,
苍苍上兮皇皇下。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