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这首《踏歌词》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刘禹锡居夔州时创作了《踏歌词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芦花风起雪平川,数亩荒洲倚废莲。小榜乍依沙子岸,惊禽忽破水条烟。
閒移竹影莓苔地,坐爱溪文荇藻天。且与鹭鸥相伴著,平分僧月载归船。
琉璃珠络翠堂悬,遍簇红梅与白莲。渐近四更膏烛尽,南廊犹剩一灯燃。
架巘及依崖,轩窗次第开。等为方外客,于此更清怀。
所翁画龙妙天下,墨水千江醉倾泻。天地变色草木寒,霆电交作昼为夜。
阴风萧萧出空庭,天落黄金壁间挂。前身是龙身不知,龙来与语相娱嬉。
岁饥乖龙不肯起,画龙夜出行雨归。不知雨到几千里,但见绡素濡淋漓。
所翁丹成驾龙去,雷岩传家有奇趣。蜿蜒半幅浩欲动,鳞鬣槎牙攫云雾。
轩窗怒涛声汹歘,箧笥夜光亚春吐。嗟哉雷岩今亦仙,此龙神妙不再睹。
谁能久藏系金柅,雷公绕柱窥囊楮。只今春风急雨日夜多,便恐一日飞去骧天河。
灵鼍击鼓夜支更,淅淅淋淋一片声。南国雄开东海胜,奇峰峭挟怒涛迸。
可怜浩劫成焦土,已转熙春兆太平。应是名山乞奇策,故教风雨阻行程。
明月皎皎流素晖,宿禽栖树惊忽飞。感此夜分不能寐,忧怀辗转若有维。
披衣出户何所见,秋花烂缦霜中瘁。苍昊布惠万物茷,青娥司运百卉腓。
谁知造化竟何意,由来好恶同荣萎。始悟人生须行乐,胡为憔悴令心悲,慊慊怀忧终何为。
重谱凤鸾阕。喜两番、牡丹滴露,海棠睡月。香雾粉云浓胜酒,得意又逢今夕。
轻手把、红巾高揭。魄夺魂销情不禁,这心窝、先到衾窝热。
肩并坐,互偷睫。
良宵要算春时节。正被池、初翻锦浪,暖融艳雪。分付鸳鸯交颈卧,莫负千金一刻。
珊枕畔、偎腮低说。商画眉痕深与浅,是君家、惯有生花笔。
缘美满,百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