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即《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1244),时词人四十五岁,尚滞留在苏州。
上片“开过”五句,“七夕”即景。“开过”一句,言南面枝头上的桂花,因受到的阳光多所以开得较早,这之后满院的桂树才陆续吐香。接着的二句与后二句时序上应该倒装。“高树”两句,触景生情。此言园中高树梢上传来了几声哀切的秋蝉声,这多象是在唱别那晚晴天气啊。但是我(指词人)孤身留在苏州,只要求能够象牛郎织女那样的与苏姬在七夕团聚一会。可是即便身在苏州,而且还是在梦境中,也被夕阳的光亮照醒过来,无法与苏姬获得团圆也。此时,苏姬早已离他而去(可参阅《思佳客·癸卯除夜》及《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新月”二句。七夕之晚,当新月临空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已经相约着聚集在西楼之上,竞相穿针引线,以便向织女祈求“乞巧”。而我也曾经与苏姬相约,希望她七夕前能够归家。这样我们还可以共同在晚上穿金针,祈乞巧。但是约定成空,姬未回来,岂不痛哉!上片以“乞巧”、“求梦” 两事反映了当时七夕的时俗,并示己之思姬深情。
“夜色”三句,承上写梦境。此言词人又在夜色深深中进入梦境之中,仿佛自己与爱人也如牛郎织女相逢在鹊桥上似的欢聚在一起。正当他俩在轻绡帐中两情依依,欢情渐浓时,床边屏风边的银烛突爆灯花,惊醒了这场好梦,使词人不由得心生怨恨。“陈迹”两句,梦醒景。此言过去我与苏姬的欢情象薄雾一样随着梦醒而被晓风吹散,眼前只见帘钩上还缠绕着苏姬遗留下来的,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蛛丝似的丝线。物在人散,只有使我徒生悲痛罢了。下片述梦景及醒后情景。
据词中述说来看,苏姬肯定已经离他而去了。
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长裾狎贤豪,史公犹未遇。海内蚤知名,匪但工词赋。
赋就时时淩子虚,汉庭谁解荐相如。秋风寄我五色字,何异洞庭霜橘书。
我别姑苏二十春,梦中不识赁舂人。吴门市卒如相见,或是当年梅子真。
东吴顾子相公客,扫绢画水复画石。天冲地击河怒号,嶷嶷一柱当洪涛。
突立固知气势稳,鼓荡转见孤棱高。淋漓新题墨犹湿,封缄远寄心诚劳。
昔公平章握军国,执义委有排山力。甚哉赣如汉汲黯,老而纯过唐师德。
言违谏阻去何决,群倩众怒不动色。同时门客顾最亲,隔绝梦寐怀伟人。
峨峨砥柱公实伦,顾也歌之情句真。画者谁子笔更新,数尺绢面开嶙峋。
遂令观者重回首,堂上恍忽河声吼。嵚岒若遘虎豹踞,蹙沓似睹蛟龙走。
奇怪常虞霹雳夺,孤危定遣神明守。君不见鳌极有时臲,昆崙有时翻,柱乎柱乎永且安。
山城别后想鸣珂,五见春风长绿萝。汉室新紬循吏传,燕台旧和酒人歌。
林中朋辈看全少,海畔烟霞占已多。十二楼台秋色里,不知几处有行窝。
一壑风烟自可留,十年湖海漫狂游。短衣射虎真堪乐,莫恨将军老不侯。
彩霞不续长河路。一水渺然流去。睆彼清光何以度。
隔年离恨,千秋情绪,都在云深处。
龙舆倏转蓝桥暮。惜别应留秋月句。试语人间愁几许。
两行情泪,满天秋露,疑是巫山雨。
耽酒丰城客子,醉画山崦人家。他日营丘伯仲,高名远出长沙。
端溪清练满菱花,翡翠鵁鶄十里沙。最是月明天湛碧,静看风景更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