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注释
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炬:一作“烛”。
“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关塞:边关;边塞。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伶俜(pīng):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赏析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风尘海内怜双鬓,
涕泪天涯惨一身。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鼙鼓初归塞上师,京江酒美胜年时。
春来逆旅真无事,身到名山合有诗。
石底於菟逆作穴,泉间科斗闹成池。
荒寒景色君休问,后日应怀此客随。

听雨看云暮复朝,谁于笼鹤采丰标?不禁多病聪明减,讵惯长閒意气消?

静里风怀元度月,愁边心血子胥潮。可知战胜浑难事?一任浮生付浊醪。

水银为海接黄泉,一穴曾劳万卒穿。
谩说深机防盗贼,难令朽骨化神仙。
空山虎去秋风后,废榭乌啼夜月边。
地下应知无敌国,何须深葬剑三千。

靧面桃花雪。羡昌昌、搓酥滴粉,珠装翠刷。昨夜分明天上冷,玉兔初肥时节。

早谪向、姮娥宫阙。骑上紫皇狞小凤,笑群儿、项领寻常物。

粗了了,甚贤达。

曾经入梦缭绫滑。是宣和、写生墨绣,虬松都活。今日荷衣能出拜,果应兰芽其茁。

算此事、通都艳说。摩顶苗哥须记取,奋扶摇、绦旋行当掣。

家自有,魏公笏。

湘筠剪珑璁,横陈在君床。虽然缺妩媚,亦可藉清凉。

病馀偶此适,非敢效专房。

吾亦爱沧洲,春风信所游。不须歌桂棹,浑胜坐兰舟。

浊浪排风起,轻帆及岸收。稍东瞻太华,遥在碧云头。

本朝诸大老,谥议两忠公。
公去道乡远,名垂太史同。
理无显猪位,千载播清风。
韩品多孙子,毋须添乃翁。

岁晏经新息,晨征念路遥。轻冰方尽合,残雪未全消。

行客归心切,居民馁腹枵。停车徒自感,只合返渔樵。

煌煌金节按江城,驿路梅花正小春。
闻说争迎来满道,定将可术慰斯民。
憩棠异日夸南国,怀橘归时拜寿亲。
汉泽会看均一路,要令治象复熙淳。
堪嗟浮世如何度。酒色缠绵财气。沈埋人人,都缘四般留住。因上上起荣华,节节生人误。总夸伶俐惺惺,各斗机关,皆结贪妒。今古。几个便回头,肯与神为主。任众猿马,每每调和,无由得知宗祖。唯转转入枯崖,越越投深土。大限直待临头,难免三涂苦。
九月丙戌夜未中,祝融涨焰通天红。
曾楼杰观舞燧象,绮峰绣陌奔烛龙。
始从李博士桥起,三面分风十五里。
崩摧汹汹海潮翻,填咽纷纷釜鱼死。
开禧回禄前未闻,今更五分多二分。
大涂小撤噤不讲,拱手坐视连宵焚。
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
祖宗神灵飞上天,痛哉九庙成焦土。

擎空峭壁对晴晖,附有芳兰倚翠微。一霎天风岩畔过,幽香合向碧霄飞。

长江接海门,一水限吴越。两山郁相对,峰峦各罗列。

劲势争吐吞,蒸岚互出没。尹君好游观,结亭山水窟。

阑干出层巅,细路萦百折。崩石络垂萝,老树着栖鹘。

平生登临兴,尽为山水发。不知尝瞻人,此地几征伐。

至今两山云,来往似奔突。嗟余客江海,所历多奇绝。

何当上斯亭,长歌吊遗烈。

平楚楼头矢石惊,焚香稽首别宸京。尽歼妻子期全节,宁死封疆不忍生。

烟燄张空隳赵壁,旌旗倒影下湘城。善刀人在同观化,名与澄江一样清。

吾闻子房一身皆侠骨,万死计中无一活。当时志在报韩仇,四海无人九州窄。

又闻荆卿重义世无有,击筑悲歌一杯酒。当时感激为燕丹,可惜临终无好手。

吁嗟今之人,何登天兮攀龙,而走山兮骑虎,世事良难独轻许。

感恩报怨两俱非,强弩千钧抟鼷鼠。东家嬉笑西家哭,朝见扬眉暮颦蹙。

绿珠楼外断杨花,红蜡帐中流泪烛。荣枯代谢皆如此,遗恨姚黄羞魏紫。

古来贤圣少成功,不及乘云广成子。绛云如幕洲如雪,卓翁哦诗真卓绝。

眼看齐楚等樗蒲,楚失未应齐独得。云来南山巅,云去北山麓。

种稻盈田稻苗绿,愿云作雨雨我田。尔弦自直兮尔钩自曲。

甃云轻,檐雨细。一碧洗桐天气。摊竹几,坐茶坪。嫩凉衣上生。

蛩吟院,乌啼馆。秋梦比秋更远。听漏点,和砧声。背灯愁到明。

女郎粉结队,罗绮趁晴春。岁岁芳菲节,来看歌舞人。

白玉肌肤,清冰神彩,仙妃何事烟村。自然标韵,羞入百花群。不易盈盈瘦质,犯寒腊、独作春温。溪桥外,斜枝半吐,行客一销魂。
清香无处着,雪中暗认,月下空闻。算谁许幽人,相伴芳尊。莫放高楼弄笛,忍教看、雪落纷纷。堪调鼎,濛濛烟雨,滋养待和羹。

能赋《子虚》有司马,不见邑宰无澹台。绿嗔不力随风偃,丹爱葵心向日开。

稻过閒田鸿尽去,芹香旧垒燕还来。丈夫能受孤遗托,唯有公孙活赵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