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 寒食夜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注释
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赏析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恻恻”,是形容轻寒的气候呈现凄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这句正点寒食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借轻寒的微风,渲染一种凄迷黯淡,但又并不十分沉重的气氛。“恻恻”、“翦翦”两个叠字,声音轻细,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夜间是看不见“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景象的,这正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句所写的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一、二两句的含义则是: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正因为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夜深斜搭秋千索”,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创作背景

  据作者《香奁集》记载,诗人在往岁的寒食节,曾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情缘,但后来彼此分开了。在《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说得更加明显,这首诗显然是因怀念那位阔别三千里的情人而作。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猜你喜欢

为学须教效自形,但专一意使功深。哀哉狭隘频求效,仰止仁人后获心。

万斛凉云泻。买蜻蛉、烟潭容裔,晴秋潇洒。黄叶村中行不远,隐隐前山精舍。

人已被、暗香萦惹。才见岩梅齐著粉,染西风、丛桂旋开也。

流光驶,似奔马。

舍舟缓服寻兰若。正霜檐、累累金粟,参差低亚。竹色泉光幽映极,携得一樽堪把。

问此乐、何如仆射。忽见高茔延野烧,似赤龙、蹙踏山都赭。

矫首看,莽惊诧。

移席就佳荫,萧散去巾带。南风倏然来,令我意通泰。

是风如好语,妙契心所会。又加渴时泉,一吸沁肝肺。

是风何所有,凉云与清濑。虽然经市嚣,冷冷意自在。

禅宫有废圃,植槿以为柴。虚旷多容风,雨具不须贷。

尔我虽云贫,尚能施扫洒。更施无系心,鼾声震地籁。

公家安在蓟门城,出入渔阳结客行。经学并驱韩太傅,辞华脱颖赵先生。

丈人不作雄边老,令子还高秉宪名。此日衣冠看甚伟,也知黄绮负馀情。

百折奔腾万马驰,区区欲把此江迥。阑边鸥鸟忘机久,飞过涛头去又来。

事火道人事,翻来水上居。鹤窥烹石处,鱼呷洗丹馀。

世业五禽戏,家藏八叠书。南陵虽有命,噀酒自能除。

不属蔚宗传,又非知见薰。
从来香一瓣,只许自闻闻。

风雨潇潇夜未央,客床孤寂似禅床。庸材敢望日三接,佳士尚留天一方。

万事到头都是梦,此心安处即吾乡。卜邻阳羡溪山好,远胜毗陵古战场。

玉导纤长,顿化作、云英香荚。风弄影、录鬟撩乱,搔头斜插。璞小还思钗燕并,丛幽略比蕉心狭。看柔须、点缀半开时,微烘蜡。冰箸瘦,琼枝滑。芳径底,谁偷掐。怕夜凉消得,锦围红匝。鹅管不禁仙露重,蜜脾剩借清香发。待使君、绝妙好词成,须弹压。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间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抱被相随石室中,天鸡初唱海涛红。晦明不定山头日,呼舞无端谷口风。

前辈书题空石藓,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谁是,更踏飞云最上峰。

黄里裹冰肤,累累若贯珠。谁将龙刮目,未许荔称奴。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驱。更怜嘉树荫,霜雪总无殊。

破寺君归更寂寥,新诗记取雪中蕉。但将肝胆酬孤鹤,不惮风霜敝一貂。

帆影逼天横落日,钟声催日下寒潮。独留泪洒梅花句,传遍扬州廿四桥。

东人加额日詹清,经岁辽阳阻使旌。风劲沧溟鹏欲徙,天寒碣石雁无声。

那将赵盖相望道,妄谓秦关未出兵。箕坦颍清何处是,伤心不复对残枰。

尚忆青门醉。正鞦韆、翠裙入望,帝城桃李。君向裙州吾湘汉,身与沙鸥无际。

感此日、琼枝先寄。别后眠餐应似昔,奈浮云、聚散伤同辈。

缄未拆,杂悲喜。

频年泪滴芳兰悴。况天涯、岁华易改,锦鞯俱敝。退谷僧坊留题处,旧事凄凉何已。

若天意、定怜才子。潘耒查容无恙在,伴竹垞、老去同烟水。

楚江柳,又青矣。

我爱昭州角,呜呼古郡衙。
万愁萦桂水,一曲阻梅花。
调古湘云叶,声干岭月斜。
今愁并古恨,吹起落谁家。

坏堞崩沙,断蓬枯草,残碑矗岸如人立。冥冥海碑天风,澒洞喧豗,依稀铁马沙场集。

掠波鲸鬣万旂殷,冲云鲎扇千帆黑。忆昔。多少长枪大戟。

连营戍火戈船卒。而今昌国城荒,彭湖岛碎,月静龙宫笛。

几行白雁叫寒秋,半天红浪煎斜日。

干戈天地醉乡宽,令节招寻得暂欢。已喜高秋苏肺气,还愁短发落南冠。

来宾白雁关河杳,无主黄花霜露寒。却忆先朝王相国,东篱采菊笑颜看。

名园幽僻足芳丛,白社开尊此夕同。琥珀光摇寒炬色,芙蓉香带菊花风。

谈深茗碗双星下,人坐冰壶一镜中。夜气渐深霜渐落,林间纤月隐朦胧。

桥前潮水细波澜,桥上榕阴六月寒。最恨夜来风月好,閒人多凭石阑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