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
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6.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二、古今异义词
1.(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
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6.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9.(比)至陈
古义:等。
今义:比较,比方。
10.(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2.夜(篝火),狐鸣呼曰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1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1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15.豪杰
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16.(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18.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19.(度)已失期
古义:估计
今义:限度,分寸
20.将军(身)披坚执锐
古义:亲身,亲自
今义:身体
三、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3.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的火,指鬼火。
4.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5.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6.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7.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8.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9.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10.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11.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12.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
13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14.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15.宜多应者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16.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论功劳
四、一词多义
1.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令辱之(代词;他,指吴广)
陈胜佐之(代词;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它, 指起义的事)
2.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3.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4.王
功宜为王(大王)
陈胜王(称王)
5.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6.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项燕为楚将(是)
7.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8.数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9.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才)
乃入据陈(于是,就)
10.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定国号,宣称)
11.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来)
12.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13.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14.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15.而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
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16.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17.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18.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19.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20.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21.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正确,对的)
22.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
23.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24.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如果)
25.从
从民欲也 (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
26.比
比至陈(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27.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正在)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
28.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29.其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他,指扶苏)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他,指吴广)
以激怒其众(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
皆刑其长史(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
五、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六、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 ……者 或 ……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3.未知其死也
七、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
《陈涉世家》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
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松溪之松贞不变,松溪之水清不污。松贞水清钟节妇,节妇有家溪上住。
及笄婉娈女于朱,松上女萝期永附。四七之年分死生,女萝茕茕松忽仆。
三雏眇矣提抱间,今各崭然能干蛊。晨舂夜织三十年,白发毵毵照荆布。
少时望老不易到,见苦历劳安末路。譬拔金钗投火中,火尽烂然金若故。
烧香暗告泉下人,白日知心已无负。
当年锦缆帝王州,此日荒津竞渡游。宾客未销梁苑气,江山聊写汨罗愁。
流金赤日偏输浪,似盖轻云故翼舟。鱼听歌钟沈复跃,燕窥舞袖去还留。
调冰雪藕佳人并,断艾分蒲上客酬。出溜只疑天上转,溯洄真在镜中浮。
阴阴瞑色凫鹥岸,袅袅风香杜若洲。醉里惊闻催住桨,别船追进夕筵羞。
寂寂蓬门雪夜长,一炉柴火辟寒光。果盆饤蔟山橙小,瓦瓮新篘浊酒香。
驿马别一朝,阁上话三夜。最恨箬篷船,柔橹当艄架。
相思比日车,昼夜转无罅。岂谓经半载,过秋不待夏。
馅饼废堆盘,醇醪罢洗斝。年年为友朋,三江历九坝。
每云经此涂,如罪流不赦。母老令弟丧,今宁即离舍。
道路有高五,駏蛩昔倚藉。渠今复南上,君岂能北下。
念此令人痛,泪迸檐溜泻。又闻抱微疴,应坐愁不化。
人生老头甜,或同倒啖蔗。莫添红炉炭,肝肺怕薰炙。
饥冻过毒矢,日日当心射。家翁做不堪,痴聋术可谢。
皇驰六辔过华阳,晋桧苍苍古道场。夜鹤唳风清地肺,晓龙雨护阁天香。
三峰恍惚蓬莱境,万象昭回草木光。青石坛高天咫尺,绿章封事答吾皇。
仆夫早严驾,行行之楚乡。依依恋故里,尊俎临乡傍。
亲友偕集送,儿女泣成行。邻国非遐征,岁月未可量。
白露涂郊原,秋草日焜黄。沙禽并栖宿,鸿雁东西翔。
且为斯须留,日晚途路长。不云行役苦,徒令居者伤。
温去郑州千里馀,此生奔走老柴车。空园坐定独无客,四海归来能顾予。
富贵如今心渐死,山林回首愿成虚。何当唤取成昌老,共渡黄河脍鲤鱼。
榑桑日出天下晓,万顷一碧沧溟小。九龙飞舞出瑶池,五色离披逐仙鸟。
阳开阴合争后先,独有黄龙更夭矫。腾拿宛宛从东来,衔尾群龙不敢掉。
忆昔澄虚水阁凉,仙蓂一叶开端阳。至尊亲御芙蓉榭,侍从齐排鹓鹭行。
须臾彩凤传丹字,岂止骊珠三十四。云霞骀荡曳波涛,弦管鸥鸦破空翠。
羽扇香罗拜赐回,钧天广乐梦中催。诘朝独鼓湘江楫,同伴争夸碧玉杯。
圣人作事无过举,上奉慈欢下胞与。禾黍惟思协雨旸,岁时何必沿荆楚。
楚此二三年厌使轩,归来道路喜传言。已见锦标辞凤掖,更闻绛树出梨园。
白头宫保得案吏,能说三朝泰平事。赫赫穿池教战功,明明却马焚裘意。
当日如山众画工,郎唐争貌玉花骢。不许金明绘池水,但令殿壁图豳风。
此图却出词臣手,点染新蒲兼细柳。江山人物清且妍,想见鼚轩豹尾后。
吾皇俭德继先皇,嘉颂无烦第马扬。南海鲸鲵扫三窟,东吴粳稻集千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