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海燕争春,城乌啼曙,丛丛花满阑干。虹梁日照,碧叶露初干。
昨夜新衣裁就,薰笼暖、翠簇红攒。频提视,羞人难著,只说晓妆寒。
长干。西去路,春江鸭绿,新水漫漫。早青牛朱毂,骝马金鞍。
江畔垂杨万树,风吹绕、贝带斑斓。妆楼望,翩跹水底,疑向镜中看。
铜驼榛棘话酸辛,东涧盘旋剩旧身。碑碣大书杨左传,前朝公论借斯人。
顾公读书处,乃是林塘居。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
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