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释
岁暮: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底。
远为客:指杜甫自己远为客。
边隅:边疆地区,指被吐蕃扰袭或攻陷的陇蜀一带。
雪岭:松潘县南雪栏山。
江城:作者所在的梓州。
日:日日,天天。
请缨:用西汉终军请缨的典故借指将士自动请求出兵击敌。
敢:岂敢,何敢。爱:吝惜。

赏析

  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二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境战争,时局艰难,朝廷却无人请缨抗敌,而自己漂泊异乡孤独寂寞;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

  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另外,“还”字又有又、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于此可见杜甫炼字的功力,极为平常的字,出自杜手,便往往辞警意丰,耐人咀嚼。当时吐蕃的威胁日益严重,当年七月,吐蕃入寇,侵取河陇,十月攻入长安,唐代宗出奔陕州,十二月又攻陷松维保三州(均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抵御,全川为之震动。

  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烟尘”,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吐蕃军队。“鼓角动江城”写备战情形。“动”字既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杜甫和他们不同,他早年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宏愿,当此国家危殆、生民涂炭之际,更激发了他舍身报国的意愿。

  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大员的失望和谴责,也抒发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很有特色,如借代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又如“对偶”和“双关”手法,诗题“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本诗还运用了虚实结合描写手法,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杜甫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杜甫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年底,吐蕃攻陷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保州,时杜甫欲下江东。拟由阆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此诗或作于离梓之前,或作于抵阆之后。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欣欣花木递香红,云散天容静碧空。
恰是韶华浓似酒,柳丝澹荡杏花风。

由来多感莫凭高,竟日衷肠似有刀。人事任成陵与谷,大河东去自滔滔。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

云楼雾阁深濛濛,弱流万丈号天风。姓名久注丹台里,浮槎直泛银河水。

凌空八翼飞天门,若木不罥鲛绡裙。天衢空阔舒禹步,俯瞰人寰惜丘墓。

一声铁笛下天来,拟借重湖为酒杯。珍珠落槽冰在椀,雪儿歌唇玉奴板。

天边一任乌轮西,拂尘扫石题复题。鸾俦凤侣随蝶使,烂熳芳游日三四。

醉挥彩笔扫云笺,试写神游八极篇。

帘捲秋风绕砌花,沅阳几对昔年华。关山白露三千里,谁采金英泛紫霞。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
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前岁君提岭外兵,国门南路送君行。
由来成事多天幸,直向危时见世情。
勉力朝廷成大计,甘心江海就私荣。
牢愁应解侵人骨,未老先教白发生。

城隅见连山,苍翠横座中。白云卷霄汉,千叠张屏风。

此地有佳致,望望情不穷。忽如出尘寰,相对前后峰。

古墙有石色,草树仍蒙笼。樵隐事不一,养痾方易容。

邻园只在短垣西,灌木阴阴入望迷。冒雨紫藤连夜发,过春黄鸟尽情啼。

已看竹屿通茶肆,多恐花塍变菜畦。满眼风光应解惜,玉壶盛酒几人携。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
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
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
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乱峡坼全天,破石入太古。崩云泄嵌窦,渗阴漏时雨。

中江束朝昏,外剑割寒暑。冥冥桤树林,哀哀叫杜宇。

野人置屋高,深居避豺虎。峡门霾日车,见炊始知午。

巴俗多古风,男女自力苦。百钱供客餐,肉酒薄尊俎。

中原甚荒饥,物价那可取。所以蜀地粟,千船下荆楚。

惜哉瘿瘰多,卜居畏水土。迟迟登前途,怅怅逐徒旅。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
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风物当春竞斗芳,客途聊此破愁肠。山曾识面青常好,鸟不知名啼自长。

流水无声穿细涧,落英有意出危墙。懒开白眼红尘里,却爱桃花似故乡。

晓屐归来岳寺深,尝思道侣会东林。昏沈天竺看经眼,
萧索净名老病心。云盖数重横陇首,苔花千点遍松阴。
知君超达悟空旨,三径闲行抱素琴。
绿阴清书。两茸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舞茵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独蹇黄河路,风埃赋北征。龙沙团日气,雁阵度兵声。

海坞耕烟远,山城哨火横。知君年正少,终有弃繻情。

通潞河头船未发,归梦先落江之东。采莼斫鲙百不省,惟念起居堂上翁。

长安秋老逼重九,青女艳发篱边丛。两涯水落木叶脱,张帆对饮秋玲珑。

京江去家十舍近,寸心直寄冥冥鸿。行缠布袜且姑去,肯变十丈东华红。

丈夫立身有本末,不在出处分穷通。掇拾科第点郎署,盛年得此亦已丰。

衔恩讵无驽马恋,反哺要是童乌工。喜闻耋老逾八十,健强我汝家翁同。

吊来家世出忠孝,岂有宦达方英雄。捧檄依然毛义屈,著书奚碍虞卿穷。

君家旧业东海曲,流匙香稻烹园菘。官衣恰作莱子服,孺慕未轮江夏童。

仙舟幸得附李郭,急装请假情匆匆。一官转令鸡黍缺,四载始果南归篷。

大痴落墨迥天际,佳诗宠饯叨群公。金焦瞥眼请休矣,目极霜后南湖枫。

长江之水空复空,津吏打鼓声隆隆。剪江一笑趋庭亟,与子破浪乘长风。

心源寂静映寒潭,每欲操存更养涵。顾我日思攀剧论,荷君时与得高谈。

眼前旧识知多少,物外深交没二三。幸久相亲频握手,遽成分别又东南。

江南江北水茫茫,水阔山遥道路长。细雨来时麋角解,春风归去马蹄香。

市桥落日明官柳,古渡行人上野航。景物端宜入图画,孤城回首带斜阳。

我逢刘颍川,竟夕不向枕。馀人偶对面,白昼辄欲寝。

生来不耐俗,敢妄作题品。犹嫌太分明,客至姑与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