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
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明朝(zhāo):明天。
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赏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经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生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作者是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还暗含少食、无食的意味,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诗中常常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色,便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更有力量。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孟云卿
孟云卿 (725-781),字升之,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猜你喜欢
黯黯当窗云不驱,不教风日到琴书。
只今老子风流地,何似茅山陶隐居。

小草偷微生,崛强沮洳间。托根倘失所,憔悴无好颜。

嗟哉一大地,宁无尺寸闲。造物惜不与,无乃亦太悭。

栎社岂不恶,盘错未易刊。下可百牛蔽,上可星斗干。

此物有远韵,何人悯清孱。我移东篱栽,往近九畹兰。

天心固有在,生理似可还。小雨喜霢霂,低枝湿斓斑。

春苗已足采,落英行可餐。为我制颓龄,使我升飞仙。

物微自有知,报君以长年。

剡溪百里彻底清,石阑干里真人行。大丹一粒掷溪水,禽鱼草木皆长生。

淼淼西陵,闻君南去寻苏小。六桥春晓。处处游丝绕。

回首临安,往事伤怀抱。空春草。吴歈清妙。且把金樽倒。

我生安归指菰芦,美此积水来寄居。循湾常记一枯树,到门犹隔千畦蔬。

子知吾居第几湖,枉用相存命肩舆。舆中万态入诗眼,助子吟思清而姝。

寻常叩门客有几,自谓敝老真吾徒。如何乘兴适相左,此段堪画谁能图?

街西道人微有须,湖壖居士皙且癯。武昌城中悄来往,孤绝颇似双浮屠。

市人或指讶二子,何许流落行垂枯。岂知阅世意皆倦,握手中有千欷歔。

斜街诸邻不可呼,存殁聚散痕欲无。当时痴肠那复热,剩有世议穷揶揄。

明年计君决北向,与我暂合终当疏。涪翁有语会记取,一面全应胜百书。

西粤奇峰旧颇闻,晓来次第供幽索。赤熛怒洒祝融灰,拳石徐开高广橐。

驱神役鬼自何年,置此遐方长漠漠。且同霄霭借氤氲,时与白云争吐嚼。

其高直上少攀扶,其锐孤行犹砥锷。其形众出本难图,以意旁求微可度。

影国虚无想像中,化城恍惚青冥落。或疑王母宴瑶池,或疑周满停骏脚。

或似王侯第宅张,鸣珂振笏当廊阁。或谓将军营垒立,扬旌展旆周闉郭。

或云姑射仙子来,雪体冰肤誇绰约。或拟幽人坐薜萝,采芳杂佩环膺膊。

或如伯仲比肩齐,或似君臣高下却。妇姑勃谇反唇讥,妻子宜然眉案噱。

千峦百岫逞锋铓,诡状殊情烦剖削。如走如飞如介鳞,鲲起鹏垂鱼跳跃。

虎踞豺蹲碧洞深,龙翻象踏幽岩拓。比诸器物更标新,如施屏幛如卷幕。

仰如盘盖覆如盂,或如钟鼓间笙籥。列鼎初飘寒雾浓,连扉乍引朝岚薄。

浑沌开胸任琢雕,化工满志来磅礴。阴阳为炭此为铜,他山攻玉此为错。

刚耿长存宇宙间,空灵几费鸿荒凿。阻僻居偏合类群,沐乌浴兔藏精魄。

此日相逢亦偶然,我意凄凉居澹泊。开生写面出人寰,与君万古留风格。

杖策思寻半日闲,偶随流水过前山。
林中不见童迎客,竹外惟闻犬护关。
道服自悬虚牖下,茶巾空挂夕阳间。
到门不遇君携手,惆怅荒村暮独还。

平明阊阖五门开,法驾骖驔匝地来。雷动千乘天厩选,飙驰七校羽林材。

金支翠盖云中乘,紫旆红幢树杪回。清跸尚喧双凤阙,前驱已戾九成台。

驽钝何能报主恩,青山了却旧閒身。敢云薄命捐中道,转忆成言望美人。

佩拟兰芳犹自惜,媒同鸠拙可相亲。多情却顾沧江伴,笑与风前采白蘋。

九龙山下白日荒,九龙山上愁云黄。中有古坟几千百,泉为鸣咽鸢为翔。

龙钟翁仲烟中卧,危崖瘦石苍苔裹。一片萧疏插素秋,白日黄狐看山坐。

我来纵步深林行,苍山合沓间泉声。古木千寻不枝叶,土垒三尺堆荒荆。

残碑藓蚀无名字,无蹄石马流清泪。墓门老鬼夜半哭,断桥磷火黄昏炽。

斜倾老屋唤谁扶,病柏伛偻枝干疏。春深草色醉黄鸟,月白松涛咽鹧鸪。

尘世沧桑不可料,百年驹隙双丸跳。不如无植亦无封,骚人无处兴凭吊。

呜呼赤松子,黄石公,张良辟谷行相从,遥望三山东海东。

真宰无私造化均,年年分散月中春。皆期早蹑青云路,
谁肯长为白社人。宋国高风休敛翼,圣朝公道易酬身。
大须审固穿杨箭,莫遣参差鬓雪新。
神仙风骨本巍峨,日角珠庭气更和。
绛丝丹颜长不老,灞城铜狄会重磨。
风高鹤算三千远,天阔鹏程九万多。
弱水蓬莱归未晚,道山瀛馆看先过。

忆昔军始兴,将家出南郭。兹辰正重九,炊烟静墟落。

奔窜忧甲兵,漂零任沟壑。偷生竟何幸,一贫宛如昨。

念离伤独游,对酒忽不乐。君山渺何许,篱菊亦落莫。

愁多客发稀,世乱生事薄。坐久一长叹,飞云度高阁。

静辟衙斋绝点尘,凭栏徙倚独伤神。槐垂低干斜侵榻,鸽立高檐侧看人。

倦翮有时频刷羽,清阴何处不成春。多情转是无情物,觞伴孤吟万里身。

昨夜风雷忽尔,露柱生出两指。天明笑倒灯笼,拄杖依前扶起。

拂子?跳过流沙,夺转胡僧一只履。

夜泛孤篷载月船,静搜吟料六桥边。
诗成上达宸聪了,流落人间到处传。
阶檐积雪动经旬,犹自霏霏夜向晨。
四望莫分天地色,一时遮尽海山尘。
舞风不住缘何事,见日还销亦快人。
独欠故交来叩户,洛中高卧是前身。

碧湖泛。怪扶头、可可春初酽。东风又皱微波,吹成嫩凉如簟。

搴芳人艳,临水照、欲放眉还敛。叹今年、彩笔红销,赋愁凄入江菡。

宵来惜取流光,残灯外酒魔,暗答诗魇。梦雨飘檐,灵潮卷瑟,危旆窄魂同闪。

凭谁见、扶桑东瞰。祇觉后孤蓬莺声黯。引邗沟、一道垂杨,睡色平黏沙菼。

旧国春深草似烟,年年此际对离筵。
才闻柳外歌三叠,已识尊前路五千。
剑阁啼猿梅雨夜,锦江驻马麦秋天。
从今莫问西来雁,纵有风翰不到川。

贪泉酌处几人清,六传辉光夙著声。造岘定思羊叔子,游梁曾得马长卿。

酬知未抗连城价,作令宁收强项名。殿上触邪冠自正,公馀堪知掖垣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