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经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生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作者是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还暗含少食、无食的意味,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诗中常常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色,便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更有力量。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蒙翁书法天下豪,坐惊风雨随波涛。有时意匠入幽?,力与造化争纤毫。
仰观千年俯一世,纷纷弄笔皆儿曹。书家论定价亦定,须识我翁人品高。
戏将水墨洒缣素,如饫梁肉甘醯糟。残山剩水世莫睹,流落数纸青蒲萄。
一登翁门遂隔世,齿颊未获沾馀膏。如游神山见石髓,顷刻再往不复遭。
莆田郑郎得宝藏,明珠杂佩金错刀。摩挲两眼百过读,使我涕泪盈青袍。
三年留玩一朝去,久假似觉归心劳。泰山东颓日西坠,欲往从之中郁陶。
诗成起立岁将暮,空庭短发风萧骚。
回首扶桑若个边,春风万里上归船。神龙馈供云迷海,仙女吹花月在天。
密意西来端有得,新诗东去岂无传。若逢石室烦通问,岁晚南湖学种莲。
伐木丁丁澜谷春,行歌落日见樵人。青山重叠自今古,黄鸟嘤鸣如主宾。
清响有时谐雅叠,语言随意出天真。画船檀板西湖曲,何似林泉乐在民。
筵前且尽主人心,明烛厌厌饮夜深。素袖佳人学汉舞,碧髯官妓拨胡琴。
轻分茶浪飞香雪,旋擘橙杯破软金。五夜欢心犹未已,从教斜月下疏林。
不尽缠绵意,寒衣远寄将。线同心事密,泪杂墨痕香。
骨瘦秋先觉,愁多夜倍长。孤衾寒似铁,怎入黑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