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中,怀古题材屡现篇咏,名篇佳作,层见迭出。但在词里,尤其是前期的小令里,却是屈指可数。这大概是因为,感慨兴亡、俯仰今古的曲子词不太适宜在“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的场合下演唱的缘故。正因为这样,花间词中欧阳炯等人的少量怀古词,便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的感慨。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六朝古都金陵和当地的物色。“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瀚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寥廓,也渲染出暮景的绚丽。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所以第三句就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水无情”这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它不但直启“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这里的“水”,已经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
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对“水无情”的具体发挥。六代繁华,指的是建都在金陵的六个王朝的全部物质文明,和君臣们荒淫豪奢的生活。这一切,都已随着历史长河的滔滔逝波,一去不复返了。“暗逐”两字,自然超妙。它把眼前逐渐溶入暮色、伸向烟霭的长江逝波和意念中悄然流逝的历史长河融为一体,用一个“暗”字绾结起来,并具有流逝于不知不觉简这样一层意思。词人在面对逝波,感慨六朝繁华的消逝时,似乎多少领悟到有某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把“水无情”的“无情”二字具体化了。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在词人面对长江逝波沉思默想的过程中,绚丽的晚霞已经收敛隐没,由东方升起的一轮圆月,正照临着这座经历了对此兴衰的江城。姑苏台在苏州西南,是吴王夫差和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是春秋时期豪华的建筑之一。苏州与金陵,两地相隔;春秋与六朝,时代相悬。作者特意将月亮与姑苏、西子联系起来,看来是要表达更深一层的意蕴。六代繁华消逝之前,历史早已演出过吴宫荒淫、麋鹿游于姑苏台的一幕。前车之覆,后车可鉴。但六代君臣依然重覆亡吴的历史悲剧。如今,那轮曾照姑苏台上歌舞的圆月,依然像西子当年的妆镜一样,照临着这座历经沧桑的江城,但吴宫歌舞、江左繁华均逐逝波去尽,眼前的金陵古城,是否再要演出相似的一幕,“空有”二字,寓概很深。这个结尾,跳出六代的范围,放眼更悠远的历史,将全词的意境拓广加深了。
怀古诗词一般只就眼前物色抒今昔盛衰之概。这首词的内容意境尤为空灵,纯从虚处唱叹传神。但由于关键处用“无情”、“暗逐”、“空有”等感情色彩很浓的词语重笔勾勒,意蕴却相当明朗。
夷齐千载后,西山淡无姿。贤人千载生,空林老蕨薇。
青青庙前柏,高高堂下碑。空山阅今古,同与天地摧。
倜傥鲁连子,抱义不逢时。片言为解纷,尺素杀军师。
耻秦誓蹈海,辞赵非金为。颓波无回流,砥柱高崔嵬。
芳名在简策,壮士饮风仪。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长安苞苴色动地,汀州太守无一字。江东斋舫橐压舷,汀州太守无一钱。
太守到郡斋二年,诸吏捧手日高眠。期对何须更刻木,催科不假施蒲鞭。
丁字溪头映天碧,笔架峰峰如泼墨。意适聊为始平咏,兴来且着临川屐。
吾宗别驾安丰俦,为言太守饶风流。君不见嘉万之间两循吏,老友亦号徐汀州。
谁谓绕指柔,能化百鍊钢。谁谓妇女柔,杀虎如刲羊。
有女如鼠恐其虎,况能杀虎非不祥。脱夫之命岂例此,当熊之勇同肝肠。
寻常针线倦紫凤,卒与虎力争其强。虎时顾得不顾失,妇心顾存不顾亡。
手中有刀爱作刀,以义淬之无敢当。天寒月黑星有光,虎血涂地葭苍苍,人生有行无枣阳。
天气年年只么新,官忙不似旧闲身。油车画舫西湖闹,可惜埋头典却春。
古寺逢人少,寻香一径斜。低枝半隐树,深谷易为花。
坐久歌频换,尊空酒更赊。最怜僧爱客,随意供新茶。
借地安樵爨,秋烟满桂丛。祸因贫贱少,诗到乱离工。
有妹音徽隔,诸儿起卧同。数畦乌口稻,满待熟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