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结发慕古人,绝俗期远游。如登太山顶,志气小九州。
古今会迁变,万壑无停流。向来富贵者,累累但荒丘。
汉唐已磨灭,况复秦与周。惟馀节义士,可向编简求。
公子少游侠,甘心信陵君。玉颜舒苕华,长剑吐浮云。
贤豪与争博,睚眦尝下人。弦高思救郑,晋鄙难摧秦。
慷慨请兵符,肝肠感三军。吁嗟乌合众,为阵何纷纭。
横戈当瞿唐,出没如鬼神。我扼其咽喉,贼气不得伸。
士卒坚如山,对垒动兼旬。
道人一计了平生,肯笑寒儒不糁羹。若识先生晚食肉,万钱何处著膻腥。
一息兰丝,款款绵绵,谁怀丽娟。尽帘唇写帧,画胶凝易,镜心贴钿,粉髓融难。
釭蜡微冰,瓶漪浅冻,消受红窗几度怜。相思字、惯嘘将几润,划与伊看。
夜来慵醉思眠。认周昉、图中意态闲。更吹花气软,因谁内热,调筝指涩,恁耐初寒。
郁恨含吁,挠肩引笑,约略微声隔幔传。宫嫔侍,记香生彩笔,诏罢青莲。
洞室生虚,尘辟犀帘,云明画梁。爱字飞欲活,练裙写到,酒浮疑堕,纻曲歌将。
真恁清贞,未容点污,本色宁夸粉饰强。飞琼邈,忆银河鸾背,霓袖明珰。
夙根净到西方。慢忏绮、莲台祝瓣香。更星高天谪,呼名楼上,月凉人泣,问姓浔阳。
私语难瞒,宿冤都解,玉是肌肤雪是肠。心盟水,愿并头双老,如此鸳鸯。
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
要住只须瓢一半,要行只须竹一条。山中迥古无宾主,自来自去亦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