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人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风烟,俱是归思。盖“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
欲觅溪头路,春泥不可行。归来小窗下,袖手看新晴。
蜜瓣重重玉作围,就中消息孰能窥。待看水月澄明际,彷佛观音化现时。
清溪道士何所之,有客担簦溪水湄。吾亦东堂坦吾腹,仰淑谏议酬吾私。
此时门墙二三子,循循雅饬仍偲偲。大夫持铎梁州去,踰河蹈海纷多岐。
彭君索居寡俦侣,穿杨屡蹶心凄其。天王赫怒事征讨,助边小试勋名奇。
成均卒业历年所,一官远授鄱之涯。铜章墨绶赞名郡,莲幕风清行采诗。
高堂日暮泣相送,但道儿归不可迟。春去秋来衣未改,一笑登堂乡井疑。
太守欲留留不住,百姓攀车车已驰。俸钱可数恰五日,宦囊惟有商山芝。
我亦鄱产贺未得,相见惟言禄可辞。东堂旧游星欲曙,秋高见菊聊追随。
嗟吁彭君不可羁,天留一脉尊其师。
云散星沉,乌啼花落,魂销南浦归舟。任万般离恨,百种闲愁。
都付西风黄叶。随带水、只向东流。空相约,南枝梅绽,谁续斯游。
悠悠。蟾圆易缺,偏潘岳多情,顿折莺俦。怪嫦娥底事,笛返琼楼。
畴把鸾胶再续。弹别调、数尽寒筹。寄鱼书,叮咛青鸟,早到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