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竹林中的凉气渐渐侵入卧室,郊野茫茫,月光洒满庭院的每个角落。
更深露重,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星子稀疏时有时无。
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行,自己照亮自己;栖息在溪旁的鸟儿已经醒来,呼唤着同伴。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注释
倦夜:题注:《吴曾漫录》云:“顾陶类编题作《倦秋夜》。”
倦:疲倦。
凉:凉气。
侵:侵袭。
卧内:卧室,内室。
野:野外。
满:一作“遍”。
庭隅(yú):庭院的角落。
重(zhòng)露:浓重的露水。
涓(juān)滴:水点,极少的水。
稀星:稀疏的星。
乍(zhà)有无:忽而有忽而无。乍:忽然。
“暗飞”二句:一作“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
暗飞:黑暗中飞行。
自照:自己照亮自己。
水宿(sù):谓栖息于水。
相(xiāng)呼:相互叫唤。
干(gān)戈:指战争
空(kōng):白白地。
清夜徂(cú):是说清静的夜晚易逝。徂:消逝,流逝。

赏析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却有点悖于常理。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应不会“倦”。因此,诗人夜里为什么会疲倦是这首诗的一条重要线索。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虽然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诗人思绪向广阔和遥远的空间驰骋;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创作背景

  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这时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草堂,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他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不禁忧心如焚,因作此诗以抒发感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一匮为功极九层,康庄犹自剑棱棱。舟回北渚经年泊,
门接东山尽日登。万国已闻传玉玺,百官犹望启金縢.
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
仙子锄云亲手种。春闹枝头,消得微霜冻。可是东风吹不动。金铃悬网珊瑚重。
社燕盟鸥诗酒共。未足游情,刚把斜阳送。今夜定应归去梦。青苹流水箫声弄。
龙焙尝茶第一人,最怜溪岸两旗新。
肯分方胯醒衰思,应恐慵眠过一春。

白云迷谷雪铺阶,老倒清凉眼著沙。若问普通年远事,三千里外摘杨花。

宝典推重五,欢声沸六宫。等閒调玉瑟,聊助舜琴风。

皇华都骑访陈人,似洒仙瓢助守臣。
亭午建台申大雨,作霖用汝泽先闽。
物情是处皆忻吐,吏羽从今一洗新。
陕事早知付韩范,尧夫定不叹天律。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山如天目高,水如天目急。
明月如乡人,不速推户入。
问月从何来,天梯几何级。
辛勤速参井,万里远相及。
碧透银河乾,清浸玉宇湿。
穆金无限波,潋滟手可汲。
萤驾风叶迁,蛩枕露梗泣。
边秋徂年悲,匣古铜华涩。
稻畦抱瓮灌,茅屋索綯葺。
月兮随人归,买酒共君吸。

茫茫元气虚空鼓,长波汗漫蛟龙舞。忽然蓬莱失左股,幻结澎湖护仙府。

秀灵磅礡孕扶舆,沧桑阅历成今古。遂有宝气摩青苍,知是奎星堕沙渚。

雷电追取敕神丁,冰霜雕锼运鬼斧。合则成璧分如圭,圆成应规方就矩。

藓斑隐跃渍璘璘,螺文屈曲旋楚楚。或如端溪鸲鹆眼,或如炎州翡翠羽。

苍然古色露精坚,秀绝清姿工媚妩。几案有时烟云供,光怪犹作蛟龙吐。

底用珊瑚采铁网,那复夜光誇悬圃。我来海外搜奇材,谁料眼中尽尘土。

尘土尘土何足数,此石莫共匣剑处。惟恐神物不自主,夜半飞腾作风雨。

银床月起回孤影。撇团扇、宿酲初醒。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

晚妆怯向菱花镜。欹鬌、金钗慵整。残粉较何郎,香汗消汤饼。

吴通上国已千秋,日日长淮送客舟。一卷麟经孤烛下,夜深无语过邗沟。

朔易回元气,人才起俊流。声华当翰苑,文采冠中州。

振佩趋台阁,抽毫侍冕旒。人传《鹦鹉赋》,家有鹔鹴裘。

式睹黉宫立,共惟祀典修。一朝虞或缺,六器俾旁求。

俎豆俄成列,蘋蘩遂可羞。中朝方有道,下士实同休。

已及归鸿候,姑为食蟹谋。朋簪多缱绻,使节少淹留。

晓日花间酒,春风柳下舟。篇章微品藻,山水愧清幽。

郑璞曾先辱,隋珠不暗投。考槃虽自引,窥观亦吾忧。

简册销长日,蓬蒿惮凛秋。论高非纵诞,兴远托赓酬。

尚忆驹千里,胡能貉一丘。何当把君袂,相逐驭风游。

宝钏松金髻云亸,甚试曾浓梳艳裹,宽绣带掩香罗。鬼病厌厌,除见他家可。

【出队子】伤心无奈,遣离人愁闷多。见银台绛蜡尽消磨,玉鼎无烟香烬火,烛灭香消怎奈何?:

【幺】情郎去后添寂寞,盼佳期无始未。这一双业眼敛秋波,两叶愁眉蹙翠蛾,泪滴胭脂添玉颗。

【尾】着我倒枕捶床怎生卧?到二三更暖不温和,连这没人情的被窝儿也奚落我!

羔羊同时缝素丝,抑抑有老尊其仪。如何多善臣子国,犹有北门怀仕诗。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不忍重过旧竹扉,寒花满眼泪双挥。
只疑被酒酲难起,却似游燕宦未归。
落月仪容犹仿佛,回风笑语尚依稀。
如何甫及经年别,酒社诗坛事事违。¤
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
晏来知养气,度日语时稀。到处留丹井,终寒不絮衣。
病乡多惠药,鬼俗有符威。自说身轻健,今年数梦飞。

佩纫幽兰,歌拈红豆,并倚娉婷。尽愁人挥洒,登临觞咏,催归送远,边怨闺情。

携向碧窗妆镜侧,轻唤起、盈盈翠袖擎。瑶台上、飞琼萼绿,争似卿卿。

讶光清凝赋粉,待细研石黛,染就丹青。谱霜浓月晕,寒鸦落木,孤蓬夜雨,长笛离亭。

一抹苍烟鸿影,看几点、环螺接楚城。标题处,把霜毫空阁,半摺云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