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居卧南冈,策杖遵行苇。凉风吹絺衣,澄江澹生朏。
纵睇秋旻高,云英何韡韡。感时鸣蟋蟀,阅世遗葑菲。
鹤岂愿乘轩,龟且聊曳尾。侘傺辞帝阍,偃蹇伴山鬼。
庞公荷耒耜,君平谢筐篚。白首抱明德,斯人岂不伟。
虏哨无宁处,龙颜有隐忧。未曾御戎服,已报走旃裘。
地拓黄河土,天烧赤壁舟。奈何投柱斧,不待献俘囚。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阶寂寂 一作:堦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两堤草色绿无际,五月草虫声已清。自是天机能动物,舟中闻此倍多情。
却因北阮知南阮,侧听嘤鸣比凤鸣。说项夙推熊国博,识韩今见郑康成。
中丞世谊山兼重,御史家风水共清。一宿茅堂饭粗粝,问君曾否恕逢迎。
里有好事者,我往樽辄开。我亦为之尽,每往亦开怀。
尚虑数见厌,动作旬月乖。今晨起苦晚,独坐见乌栖。
冬温雪作雨,里巷苦多泥。且复闭门坐,开卷理多谐。
谁知无言中,独往不自迷。得意复终日,弭车不复回。
乌驳马入承天门,煤山山亭忍复云。巩府焚先山府焚,乃独未毁玉篆文。
帝姬去年悲已薨,家无藏甲犹守城。汇旁黄绳子女系,毋污贼手此帝甥。
两字岂知早刻印,甥兮甥兮国俱殉。藩封恨不二王曾,巷战嗟难二卿仅。
巩固实惟巩永固,省文缪篆美无度。人之不亡帝左右,玉之不变神呵护。
一双中有暗泪流,华池丰屋春暂留。主印乐安应并匣,几时南去在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