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
酌君以葡萄千斛之酒,赠君以玫瑰连理之花。饱君以波罗径尺之果,饮君以天竺之团之茶。
处君以琉璃层累之屋,乘君以通幰四望之车。送君以金丝压袖之服,延君以锦幔围墙之家。
红氍贴地灯耀壁,今夕大会来无遮。褰裳携手双双至,仙之人兮粉如麻。
绣衣曳地过七尺,白羽覆髻腾三叉。襜褕乍解双臂袒,旁缀缨络中宝珈。
细腰亭亭媚杨柳,窄靴簇簇团莲华。膳夫中庭献湩乳,乐人阶下鸣鼓笳。
诸天人龙尽来集,来自天汉通银槎。衣裳阑斑语言杂,康乐和亲欢不哗。
问我何为独不乐,侧身东望三咨嗟?
举世皆如醉,何人独爱才。余虽识君者,相对亦徒哉。
落日收书卷,凉风送酒杯。纷纷俗中恶,空谷迟重来。
我夕我牲。猗欤敬止。嘉豢孔时。供兹享祀。神鉴厥诚。博硕斯歆。
祖考降响。以虞孝孙之心。
蕙香帏,芝草洞。佛席拗花供。袖捲红绡,双约腕阑重。
可人一剪轻风,春寒料峭,添半臂、满身飞凤。
色殊众。假若携住秦台,定爱玉箫弄。墨画留仙,微带袜尘动。
见时双笑含情,何年相识,是秣马、芝田曾梦。
屠龙技,非不稀,时无所用让履狶。作俑子,人共嗔,时有所用贵斫轮。
人生择术何用巧,一艺成名众亦宝。
登山树横岭,度壑泥溅石。石险路益纡,坝长山转逼。
中道分洼窿,流泉诡出没。遥翠寒烟封,深绿丛莽积。
金鸦负斜晖,狡兔散残雪。岸脚云叶青,树腹烧痕黑。
伏峦巧障袂,悬崖骇当额。林高起夕阴,径曲酿暝色。
遥伫村烟昏,喜点野火密。夹岸鸺鹠啼,近寨狺犬出。
解辔费踟蹰,展榻获寝息。板屋净客尘,遥峰堕明月。
几人廊庙几蓬蒿,砚滴怜君驱海涛。黼扆天开传诏檄,都门人喜咏干旄。
金陵月色侵诗梦,庾岭梅花照使袍。圣主恩沾均出处,顿令闲客遂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