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鸭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先出声。
注释
花鸭:水禽。
泥滓(zǐ):泥渣。
阶前:一作“中庭”。
牵:惹得。
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沾:沾受恩惠。
先鸣:比喻直言。

赏析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

  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

  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他举家由陇入蜀。此间,杜甫在纵情领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进行冷静的反思。《江头五咏》便是诗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动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兴之作。《花鸭》便是其中最后一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开元无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闲。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千奇万险不可攀,却视蜀道犹平川。
宫娃扶来白已醉,醉里诗成醒不记。
忽然乘兴登名山,龙咆虎啸松风寒。
山头婆娑弄明月,九域尘土悲人寰。
吹笙饮酒紫阳家,紫阳真人驾云车。
空山流水空流花,飘然已去凌青霞。
下看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

灯花作意照归人,短棹扁舟寂寞滨。帝力如春苏万物,遥知太一不威神。

夜凉那更秋情独,冷燄雨馀轻扑。坠处湿粘帘竹,瞥见因风逐。

穿烟照水犹难足,小簟窥人新浴。残月刚移桐屋,一个墙阴绿。

修篁百个静无埃,忆共山僧竞日栽。夭矫翠虬身欲化,婆娑青凤尾全开。

风含爽籁依朱槛,月镂青阴覆翠苔。曾为檀栾冲雪看,玉枝相亚晓皑皑。

谁教倾国更怜才,问答曾凭七字媒。寄语高唐神女道,清词吟遍等卿来。

小舟轻似一鸥飞,恋月随风惯不归。困卧芦花深雪里,夜寒添盖旧蓑衣。

空有华堂十数重,等闲不复见君容。
俄听玉辇声才过,恨却监宫急急封。

隐院遮宫万柳垂,晚春天气絮霏霏。不和尘土初粘雨,得弄晴光未落晖。

梦断流莺云捲幔,宴酣归骑雪围衣。未应撩乱迷人眼,辇路分明到琐闱。

危岑孤秀,飞轩爽豁,空江泱漭黄流。吴札故邱,春申旧国,西风吹换清秋。沧海浪初收。共登高临眺,尊俎绸缪。凤集高冈,驹留空谷接英游。
八窗尽控琼钩。送帆樯杳杳,潮汐悠悠。千古兴怀,关河极目,愁边灭没轻鸥。淮岸隔重洲。认澹霞天末,一缕青浮。未许英雄老去,西北是神州。
五潴水落三江湾,玉镜中分十二鬟。
雪浪迎门卷空翠,君山合是君家山。
多君爱客展芳宴,山水图画两相眷。
琼卮泛酒波璘璘,《金缕》促歌云片片。
歌罢君山月已低,挂帆欲往江烟迷。
湘君鸣环下白露,龙女吹笛乘青霓。
吹笛鸣环杳何适,孤舟去天不盈尺。
与君少别老难逢,那可君山少今夕。
怕听黄昏雨。到黄昏、陡顿潇潇,雨声不住。香冷顿衾愁无寐,难奈凄凄楚楚。暗试把、佳期重数。楼外一行征雁过,更偏来、撩理芳心苦。心自苦,向谁诉。
菱花憔悴羞人觑。欢红低翠黯,不似旧家眉妩。目断阳台幽梦阻,孤负朝朝暮暮。怕泪落、瑶筝慵拊。手捻梅花春又近,料人间、别有安排处。云碧袖,为君舞。
风扫沈阴万象开,断云扶月出阳台。
万人拭目看天眼,蟇蚀何曾蚀得来。
□□□□□□□,纷纷红紫簇虚檐。
山光不肯饶春色,故向花间出数尖。

一从洒遍西州泪,诗坛深痛知己。宝墨留存,新篇什袭,又为归装遗弃。

沈埋故纸,拌赵壁真难还,楚弓长畀。散帙重逢,天人应共大欢喜。

还思当日唱和,半忧时念乱,蒿目兵事。幸挽天河,终摧大,苍绝将故垒。

汍澜未已。更问字人遥,悼深兰芷。迸泪幽吟,不堪还念起。

异音来骠国,初被奉常人。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
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
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

回首光阴若转蓬,看看九夏又将终。快须悟取玄中句,莫逐情尘枉用功。

此心甘与岫云侔,殊性还从逸品求。敢谓孤芳能傲世,自知老气独宜秋。

疏篱曲槛境逾寂,故枕遗囊思更幽。冷到极时亲绮语,閒情作赋亦风流。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