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和诗

草香花暖醉春风,郎去西湖妾向东。
斜倚石栏频怅望,月明孤影笑飞鸿。
福建闽县人,居红桥之西,因自号红桥。聪敏善诗文。豪右争欲委禽,红桥不可,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后归福清林鸿,鸿游金陵,感念成疾卒。
  猜你喜欢
移家营别墅,□径竹扉开。
泉满疏渠放,花多借地栽。
壁间田器挂,窗里浦帆来。
自恋居幽乐,谁言是弃材。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1]削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廿年湖海漫相知,再见都城总别离。旅客倦游常卧病,使君王事有程期。

清风万里闽山节,明月孤舟潞水思。尘土欺人双鬓短,不知何处更论诗。

唱罢村鸡夜已阑,霜风刮面敝裘寒。朝霞有意迎归骑,一片轻红上马鞍。

富贵仍多忧,贫贱未足卑。灵龟恋泥中,雄鸡惮为牺。

李斯具五刑,牵犬一何悲。陆机西入洛,听鹤乃无期。

无才足完身,功高迹反危。所以贤达人,未老先拂衣。

南山有高士,栖息岩壑间。翩翩鹤?衣,棱棱鹿皮冠。

白石煮为食,丹砂驻其颜。我欲求其人,举头隔云烟。

苍厓千万仞,可望不可攀。昨宵梦见之,忽然登其巅。

知我苦辛志,念我跋涉艰。欲授长生诀,鸡鸣夜已阑。

起坐长叹息,终焉老尘寰。

朋酒朝朝乐,乡心夜夜愁。朱云难作吏,宋玉易悲秋。

陵谷何曾改,田园未可求。南来几鸿雁,亦为稻粱谋。

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瞻空乱无绪,望霤耿成行。

交枝含晓润,杂叶带新光。浮芥离还聚,沿沤灭复张。

浴禽飘落毳,风荇散馀香。璚绡挂绣幕,象簟列华床。

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浆。寄言楚台客,雄风讵独凉。

梁习持魏郎。
秦兵不敢出。
李牧为赵将。
疆场得清谧。

阴阳无停运,太极体自常。姤复造化枢,日月天地房。

凝寒一已消,煦煦春载阳。曲塘鱼上天,层汉雁北翔。

潜心验物候,斋居情味长。容色当少壮,岂不惜流光。

流光不待人,抚时且彷徉。

蓬莱道山,群仙所游。清异人境,不风自凉。火云腾空,莫之能炎。

饷以冰雪,是谓附益。

令节思故人,流光惧蹉跎。
心在隰桑篇,三复当如何。
忽闻叩门声,良友远见过。
携我访同志,诘朝鼓轻艖。
情殷无遥路,信宿逾关河。
依然漆湖上,春山渺晴波。
主人愉愉如,兼以风日和。
风和卷帘坐,开尊鸟来歌。
忘饮饮更适,不觉芳颜酡。
阶前山茶花,落英何其多。

海外论诗浪得名,英雄儿女罄平生。伤心故国家何在,横涕新亭岁几更。

笑我才华成画饼,叹君骨肉等分羹。中原今日还多事,鹤唳风声处处惊。

肠断墓门道,青青小草春。死生皆作客,去住各因人。

徒有皋鱼泣,空怜季路贫。客途今日梦,应阻大河滨。

陈情有疏叩天关,两地乡心一日还。京口新阡多碧树,滇南旧业半青山。

潮声暮雨龙江上,云影秋鸿马鬣间。行处莫耽诗景好,群仙相候紫宸班。

雨过秋山翠满城,思君江馆入蛩声。
夜凉独坐银河下,吟到酒醒溪月明。
陈子一亩宫,居来七十年。
当其春盛时,庭花发幽妍。
转瞩长养天,青子垂檐前。
秋收备百礼,冬享意则虔。
年来风雨凌,垣倒壁四穿。
上漏下卑湿,败隙遥瞻天。
三生结施仁,睹此殊兴怜。
舍以呷条柱,俾之撑危颠。
工师得大木,裁制精且专。
尚欠栌与楣,况复栋与椽。
再干大檀越,结此欢喜缘。

一自乡关动战锋,楚云沧海思无穷。那堪流落逢摇落,不是愁中即病中。

白玉帐寒鸳梦绝,彩云天远凤楼空。此情可待成追忆,巫峡迢迢旧楚宫。

石磴跻攀势自尊,腾身举足到山门。诸天清净无过佛,三伏炎蒸不近人。

宋相文词存简古,唐贤诗句爱清醇。开颜览胜须倾倒,方伯交情孰与伦。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