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有一个处世的法宝,它的价值堪比百匹白色的熟绢。
就是与人打架就服气自己的弱小,就是至死也不去县衙里告状。别人骑着一匹大马,独独我一个人坐头小驴。
回头看到了挑柴的汉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许多。
注释
方便:此处意为处世法宝。
练:白色的熟绢。
相打:相互殴打,打架之意。
伏:即“服”,服气,甘愿。
县:县衙。
独:单独一人。
跨:横跨,乘坐。
回顾:回头看。
担(dān):用肩膀挑。
汉:男子的俗称。
心下:心里。
较些子:差不多,过得去。些子,一点儿,少许。

赏析

  王梵志的诗作在唐初流传极广,后来却一直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进入诗歌艺术堂奥。现存梵志诗相当大一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劝世劝善的诗体道德箴言,这类诗较少文学价值。梵志诗最有文学价值的,当推那些有意无意作出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画,就像这首诗。

  这首诗录自敦煌卷子本《王梵志诗》卷第三。诗用第一人称语气写来,类乎戏曲的“道白”。自夸有一处世法宝,这就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这种旧时代人的一种“共相”,在诗人笔下得到个性化的表现。“与世无争”的概念并未直接说出,而通过诗中人活生生的语言:“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来表述。被人欺负到极点,却死也不肯上县衙门申诉,宁愿吃亏,这是进一步写“相打长伏弱”,连“忍无可忍”的意气也没有。诗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时代弱者的烙印,散发着生活气息(“相打”、“伏弱”、打官司都来自生活)。而“价值百匹练”的夸口适足见出人物身分(以“百匹练”为贵,自然不是富人意识),表现出人物处境虽卑微而不自知其可悲。通过人物的语言,诗人刻画出了一个甘居弱小、不与人争的小人物形象。

  这首诗录自费衮《梁溪漫志》卷十。与《我有一方便》一样,这首诗也用第一人称写,展现的却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悬殊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他比上不足,颇有些不满(这从“独”字的语气上可以会出),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刻心安理得起来。诗人这里运用的手法是先平列出三个形象,末句一点即收,饶有情趣。章法也很独到。

  这首诗真实地或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和心理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这首诗可作两种理解,既可看作是正经的、劝喻的,又可以读为揶揄的、讽刺的。但作正面理会则浅,作反面理会则妙不可言。这首诗作劝人知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惟妙惟肖。

  梵志这首诗未必没有劝世的意思,诗人对笔下人物还很欣赏同情。但是,诗人没有作概念化的枯燥说教,而采用了“象教”——即将理予以形象地显现。而他所取的又并非凭空结想的概念化形象,而是直接从平素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累中撷取来的。它本身不惟真实,而且典型。当诗人只满足于把形象表现出来而不加评论,这些形象对于诗人的思想也就具有了某种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当读者从全新的、更高的角度来观察它时,就会发现许多包含在形象中、然而不一定为作者所意识到的深刻的意蕴。王梵志这种性格解剖式的笔调犀利的幽默小品,比一语破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之作更耐读,艺术上更高一筹。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朝初年,具体时间不详。作者生于隋末,家道中落,50多岁时过着四处募化求斋,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这一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潮,该诗即创作于这一时期。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猜你喜欢
之子贯东牟,青衫试宦游。
颠非小贺比,爽自阿戎流。
未即芸香拜,俄先瓜戍秋。
孤蓬别夜思,霜月满沧洲。
仙山仙山郁嵯峨,紫烟氤氲生绿波。
飞琼玉楼不知处,杂佩丁珰隔烟语。
三青山鸟去不来,六龙落日只衔哀。
呼声嗷嗷动天地,老蛟吹涎海波沸。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溪上春始还,微波动芳燠。树暖欲生烟,山明初过雨。

美人期不来,桂楫怨兰柱。伫立忽怀愁,渔歌起洲渚。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神龙侧枕琼瑰卧,表里透薰香玉唾。
巧工斲取破天馨,碎悄沉兰百芳和。
制成七宝金霞觞,犹带岭外梅花香。
醁醽一酌发奇馥,满中滟滟浮龙光。
感君遗我真情厚,归拜庭椿一杯酒。
峻第高官不足荣,人生只愿亲庭寿。

五载前曾说此游,问程结伴几春秋。艰难水陆千余里,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乘流开柁缓梳头。顺风一日行三日,莫待依滩怨石尤。

君不见獬豸不识字,高柱削铁坚,白简孰辨贤不贤?

又不见鵔鸃偏尚武,高屋压虎肩,五兵不理长酣眠。

铁崖老狂者,强项如董宣。小巾制子夏,正要江东传。

人间绯紫揎,已蜕风中蝉,脱巾漉酒东篱边。吴淞老褐来贺我,倒冠共醉春风前。

我歌此歌君拍手,东壶西阆开洞天,洞天之鹤为我双回旋。

婕妤未换母仪尊,闻说君王已寡恩。太子宫中无木偶,可无鞠域到尧门。

遥望长堤外,清波自浅深。潮回沙渐隐,云暝日将沉。

渔火明孤屿,岩钟度远林。俄看凉月吐,幽趣契胸襟。

仲夏夜向短,忽忽不得寐。所思眇天未,鸿雁冉而至。

佳人隔湘波,遗我云锦字。开缄珠贝光,亹亹见深意。

绸缪梅剑言,噫譩胶漆地。时危先金甲,儒服久沦弊。

感子情义重,难以笔舌记。念昔在京师,邂逅意交质。

文章讵足传,偏爱无妒忌。逢人说项斯,益见君子谊。

我生岂土木,啧啧赏风味。顷来趣南方,骢马金络辔。

侁侁表干臣,赫赫天子使。始识豸绣衣,已褫魑魅气。

如何驾鼓车,乃用此骐骥。所幸日亲炙,慰我色憔悴。

公门数十寻,不见所深邃。俯心下微贱,此辈一腾沸。

平生诗百篇,缮写入箧笥。自愧交游间,何敢复当是。

鄙夫昧逢迎,动辄得詈戾。遽意遁樵渔,横逆莽复炽。

非子善解排,何以控轩轾。凝情外形骸,奋舌略荣利。

岂无英乂者,与我独投契。朱炎射北林,樯乌荡离思。

恻恻芋原屺,悠悠岊江涘。楼船忽复解,我马何当系。

江山一搔首,天地双挥泪。君才万夫敌,伟矣瑚琏器。

富贵何可言,勋名会多事。九域悲风尘,三垂更烽燧。

疏瓜莫华滋,短狐暗窥伺。先帝在天灵,仗尔济颠踬。

桓桓裴晋公,彪炳于史氏。王通虽铲采,恋阙心尚閟。

太平十二策,寂寥昔曾试。持危良独难,避色信所致。

古今贤达士,用舍各行志。赠子猛虎篇,高歌发欲竖。

朝阅周襄暮宋襄,悠悠王伯费论量。浮生俛仰成千古,世路东西又十霜。

目击素丝翻色相,心随红腐劝脾囊。塞云不隔征鸿路,情绪无端绕故乡。

闻道西楼下,香风飏绮罗。
无钱沽酒得,不醉奈愁何。
老去春缘薄,慵来睡兴多。
闭门终一枕,亦不梦南柯。

绿暗红稀春已深,东风吹度小墙阴。凋荣何恨人间事,独倚幽窗数过禽。

秋高碧宇。黄花□□。□□孤,正霜林、愁红初舞。佳节近重阳,憔悴东篱暮。

问人意、也应如许。

楚骚有句。幽兰同赋。话餐英,早湘潭、那时人去。卷帘恰新□,记年年开处。

甚长是、满城风雨。

澄潭初月影微微,雨过凉生透葛衣。十里乱蝉风两岸,藕花香送钓船归。

倦飞山鸟未能还,心在孤云叠嶂间。大水雄山须远适,好风佳月自幽閒。

非关谢傅当年事,何似周郎旧日山。安得此心成独往,白鸥盟约在江湾。

大寂宗风示后昆,金刚宝剑利当门。
瞎驴灭却正法眼,那个男儿解出群。
子方簪笔侍丹墀,忧国忘家世所知。
三谏未终先窜逐,一身虽贱系安危。
火中圭璧含真彩,雪外杉松挺直枝。
荆楚秋风共谁语,劝君频访贾生祠。

次第竹根来,相将得到家。鸟啼春雨后,流出满山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