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
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
注释
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星斗:特指北斗星。
阑干:横斜的样子。

赏析

  钱钟书《宋诗选注》:“《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张良臣《雪窗小集》里有首《晓行》诗,也选入《诗家鼎脔》卷上,跟这首诗大同小异:‘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磐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引了李元膺的一首诗,跟这首只差两个字:‘露’作‘雾’,‘分’作‘野’。”

  《梅磵诗话》卷下:“早行诗,前辈多佳作。近世如杨万里诗:‘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关蒲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刘应时诗云:‘登舆睡思尚昏昏,斗柄衔山月在门。鸡犬未鸣潮半落,草虫声在豆花村。’三诗意皆高远。”所引刘诗与《早行》诗意境也有相仿之处。

  第一句,不说“鸡唱”,不说“晨起”,不说“开门”,不说“整车”或“动征铎”,而说主人公已在旅途行进。“行”得特别“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类的语言说出,又不是用“流萤”、“栖禽”、“渔灯”、“戍火”、“残月”之类来烘托,而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驼褐”,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第二句,诗人不写“月”而写“星斗”。“星斗阑干分外明”,这是颇有特征性的景象。“阑干”,纵横貌。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如“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之类。月明则星稀,“星斗阑干”,而且“分外明”,说明这是阴历月终(即所谓“晦日”)的夜晚。此其一。露,那是在下半夜晴朗无风的情况下才有的。晴朗无风而没有月,“星斗”自然就“阑干”、就“明”,写景颇为确切、细致。此其二。更重要的还在于写“明”是为了写“暗”。黎明之前,由于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衬得“分外”明。

  第三句“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梦与“寂寞小桥”结合,意象丰满,令人玩索不尽。赶路而作梦,一般不可能是“徒步”。独自骑马,一般也不敢放心地作梦。明乎此,则“寂寞小桥”竟敢“和梦过”,其人在马上,而且有人为他牵马,不言可知。

  第一句不诉诸视觉,写早行之景;却诉诸感觉,写寒意袭人,这是耐人寻味的。联系第三句,这“味”也不难寻。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过去了。及至感到有点儿“寒”,才耸耸肩,醒了过来,原来身上湿漉漉的;一摸,露水已侵透了“驼褐”。睁眼一看,“星斗阑干分外明”,离天亮还远。于是又合上惺忪睡眼,进入梦乡。既进入梦乡,竟知道在过桥,那是因为他骑着马。马蹄踏在桥板上发出的响声惊动了他,意识到在过桥,于是略开睡跟,看见桥是个“小”桥,桥外是“稻”田,又朦朦胧胧,进入半睡眠状态。

  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触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正像从响亮的马蹄声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诗人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而“无声”,在这里也表现天色尚“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

  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表现在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读者通过“通感”与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看地,时而仰首看天,以及凉露湿衣、虫声入梦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动或静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现眼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冬温行色好,江上菊花黄。
乡味莼羹美,皇思诰墨香。
招延从北海,吟咏继东阳。
别后如相忆,时应问草堂。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寄语玉柯贤太守,万间精舍有诗盟。
迩来曾践斯言否,此事须公剧力成。

嵯峨岩壑苦跻攀,大海南遵第几湾。客况驼头东莞郡,归心雁背穆陵关。

琅玡赤映方升日,泰岱青分未了山。老鬓羞惭霜雪满,长淮路近不知还。

烟笼香径,霞舒花砌,东君绣出芳辰。蝶羽弄轻,莺声啭巧,嬉嬉舞态歌唇。纶制出严宸。曳耀春品服,荣锡绯银。向此华涂要路,颜色倍精神。
珠帘碧甃方新。有兰堂快目,水榭通津。玉斝蘸清,金暇蔼翠,轮蹄尽集簪绅。偕老指双椿。望武林咫尺,同上青云。异日重为此会,应羡凤池人。
幔亭隐沦翁,作庵更名懒,
纷纭万念繁,要以一理遣。
我衰百无长,此兴复不浅。
他时傥卜邻,心赏符二阮。

来时水没干滩平,归去水落石峥嵘。却看岸痕思前日,舟在垂杨树巅行。

室有蓬蒿釜有萍,雀罗正好施空庭。祁连幕下如云客,几个任安念卫青。

借渠灵坛一枝竹,穿云度险不须扶。为寻石榻萝衣字,执火照遍青珊瑚。

浦君高价本璠玙,多幸蒹葭得所于。学道初轻千里骥,收功直到九州鱼。

诗探饭颗尤难测,赋拟兰陵定不虚。月月西垣更夜直,还应共我惜居诸。

微雨散方池,回飙进虚牖。故人赏我趣,酌此尊中酒。

清谈惬素心,嘉会得良友。日暮怅悠悠,云帆一回首。

扶桑枝上交王父,七凤车前谒羽君。
天遣玉笙谁得弄,时时吹起掌中云。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
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致知格物。孔颜学问从兹出。圣言句句皆真实。涵养功深,将见自家得。
毋意毋我毋固必。视听言动非礼勿。胜己之私之谓克。克尽私心,天理甚明白。

咄咄两官生,久米名家子。生长海天南,相隔万余里。

北学入成均,见我咍咍喜。如何两月余,相继而至此。

金生积瘵痨,初见愁难恃。梁生敏且强,勇欲追前美。

堆架洛闽书,鞭辟惟近里。手著已等身,质问忘移晷。

暇日多清吟,慨慷摩盛轨。更老顾之欢,叮咛细磨砥。

岂意命俱乖,一病长不起。天子恤远人,后先赐恩旨。

葬之利禅庵,厥茔亦修理。锡之养母金,高堂供滫瀡。

两生素心人,存没总相倚。九泉更奚尤,得兹亦幸矣。

嗟余何所缘,挟册来槐市。骑驴六七年,有如萍泛水。

值生四人来,遴师慎择使。相逢喜盍簪,意气谐商徵。

谁知欢聚场,忽成忧患垒。人生天地间,合离各有以。

况与异国人,结契宁漫尔。先笑后号咷,毋乃太遄驶。

独坐不能眠,侧听魂在几。叹息遂成诗,感念何时止。

岚阴四围合,涧水数折流。
试手翻碧海,卷雨来青虬。
静躁为人役,蓄泄同神谋。
长歌亭上诗,飞仙不可留。
倚栏天风寒,问信骑鲸游。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 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早诵相如赋,知渠旧姓卢。
花香冰里见,风味药中须。
细雨同梅熟,清声混乐呼。
山禽嗔老子,拍竹护金珠。
银菟分竹,是君王亲付。州在扶舆最清处。紫云楼、记取天语丁宁,襦绔手,好好为吾摩拊。
望公如望月,见说郴江,父老多时问来暮。旌旆试初凉,紫马西来,青丝络、秋风满路。早橘井丹成入仙班,有乔木前芳,事须公做。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