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为《史记》的名篇,项羽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历史人物之一。这篇赞语作为《项羽本纪》的结尾,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历史的总结,颇具权威性。项羽乃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为此这篇赞语也就从传奇处入手:虞舜和项羽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两个人都是双瞳孔,司马迁以两个人在相貌上的这种共同特征,将项羽和虞舜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难道项羽是虞舜的后代吗?这就更突出了项羽这个人物的神秘色彩。
在论述项羽的光辉业绩时,司马迁强调了他创业的艰难,同时又突出了他发迹的迅速,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显要地位。秦末群雄蜂起,逐鹿天下;而项羽本无尺寸之地,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成为天下霸主,政由已出,是数百年未曾出现过的英雄人物。尽管项羽未能履践天子之位,可司马迁还是将他列入专为帝王设计的“本纪”之中。在司马迁看来:项羽顺应了历史潮流,抓住了机遇,同时又具备了杰出的才能。项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灭秦称霸的大业;然而仅仅过了五年,他便败在刘邦的手下。司马迁从两个方面指出项羽失败的原因:一为他杀义帝而自立,结果众叛亲离;二为奋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司马迁论述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全面。笔者认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项羽勇猛过人却生性残暴,不听谋士范增的建议,一错再错,最终众叛亲离。哪怕重回江东,也不能卷土重来。
仙桥水殿照清流,攘攘游人聚九州。光景从来夸辇毂,风标况是富阳秋。
天开卵色春方好,月上弓形夜更留。勉作新篇书盛丽,莫令少味似韩休。
风静得香多酝藉,雪残观色转精神。不教翠竹疏松畔,清杀天寒日暮人。
往闻苏赵公,黄阁望诸老。功名四夷知,无愧越裳操。
同时卿相家,纨绮或佣保。至今子孙贤,庭有书带草。
薄暮轻为别,扁舟去渺然。干戈南国外,雨雪大江边。
信宿行应远,登楼望独悬。春来能几日,客梦益相牵。
离家才百里,未觉客行恶。五两逐翻风,催来石门郭。
人家背山住,烟火出林薄。深竹乱禽声,斜阳澹村落。
嗟哉荒戍后,鸡犬皆萧索。民俗颇自敦,穷秋念偕作。
因依桑树下,时见收败箨。移棹去孤城,烟波渺难托。
昆山有良玉,他山有矿石。以攻年复年,过者视默默。
奚至贾不售,所虞瑕未洁。琢之又磨之,连城价无匹。
三冬水上打鞦韆,百尺竿头棹钓船。寄语满堂龙象众,无劳掘地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