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残腊苦寒情味恶,万里风云欣雪作。夜积端愁坤轴倾,晓望却惊天界扩。
玉龙鳞甲卧群山,水海波澜凝巨壑。谢家儿女自多才,笑咏飞花度罗幕。
金炉未觉兽炭温,锦帐犹讶貂裘薄。书生饥甚况复寒,坐听朱弦折临狱。
松孤竹老念山林,甲冷戈寒悯沙漠。岂思龙尾贺千官,且叠琴心舞双鹤。
瑶林玉树粲回环,勿谓轩庭全冷落。拥门但作袁安卧,命驾谁思子猷乐。
溪山如画真自知,金玉满堂端不博。烦公携具款我门,注目遥空登晚阁。
冻吟犹作号寒声,此病欲医那有药。公家故自富香醪,我亦安能辞巨杓。
醉看万事雪销凝,妙观圆成不须学。
寒雀喧喧冻不飞,绕林空啅未开枝。多情好与风流伴,不到双双燕语时。
彼美人兮。半面风姿。谁向妆台描五色,有顾恺传神,何郎傅粉,张敞休眉。
可惜红颜黄土,立而望、是耶非。问若个、小名君识否。
是罢舞西施,停歌子夜,不笑褒姬。
夕阳一抹。风帘静、清吟不尽萧索。钿车宝马,欢情转首,恨生清角。
伤春梦恶,断红沁、残阳影薄。甚悤悤、珠幡彩胜,障眼总尘漠。
休念开元日,尺五城南,蹋歌声乐。麝尘溅处,颤鸾龙、宝钗零落。
海样莺花,俊游事、铜驼记著。只疏梅、月底弄影未负约。
瑶池非人世,户牖生云霞。中有两玉女,颜色如桃花。
赠我一丸药,五色有光华。饵药脱尘网,纵情在幽遐。
朝登阆风顶,暮至云娥家。赤足踏天门,只手回日车。
俯望八纮内,蛮触纷喧哗。长啸吸沆瀣,要使寿无涯。
薤露盈驰道,臣民候挽齐。山河俄改色,草树尽含凄。
象卫过金马,刍灵出碧鸡。有髯攀不及,怅望鼎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