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 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 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 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
汉室之兴衰,班史之规模。读之能识此,乃为握其枢。
廿年记师说,书以置座隅。
百年竹木青春在,一院香花白昼閒。屋头月上元无夜,树杪风来若有期。
花香静昼微风里,草色深春一树馀。金镜南飞光欲半,银潢西去寂无声。
定非战国谈天衍,疑是仙家缩地房。秋陇故园迷蝶梦,晓窗客枕厌鸡声。
江上逢花处,山阴飞雪初。人怜孤树瘦,春寄一枝疏。
澹白流纤月,芳魂返太虚。遥思林下路,和靖苦吟馀。
群公集清浒,出祖发江艘。碧色泻空宇,望来秋气高。
为子谅有道,在世岂徒劳。尊亲况未艾,微霜瞻二毛。
雨细风寒。霓裳奏、青娥旧恨年年。往时清漏,归梦望断刀环。
玉琯吹残三叠曲,翠华信寂五云閒。黯无眠。凤城淡月,还照江干。
销魂秋娘去日,怅靓妆素质,浅黛娟娟。弄梅影事,钗钿密誓人天。
星桥笑看夜度,乍双湿、凉宵香雾鬟。琴心悄,问女床、山上何树栖鸾。
道人心如水镜寒,笑视尘海空迷漫。忽逢童子掷瓦砾,清泠不觉生微澜。
异时佛杖何住著,四海飘飖一行脚。闲田招客谁使令,坐遣天机落禅缚。
世无姬文化斗争,虞芮几时来质成。拂衣长啸八云去,污渠蚊蚋徒纵横。
君不见趯瓶倒钵古坛主,田与上人安所取。纤埃不著一物无,请更从师下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