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子房云裔擅英名,位冠枢庭独本兵。每愤中原沦半壁,拟将孤剑斩长鲸。
汉中险阻真堪据,关内安危系此行。勉力功名扶帝业,临风何用怆离情。
侧帽轻衫古意多,乌丝襕写懊侬歌。红儿解唱定风波。
翠管吟残浇一斗,玉箫吹破敛双蛾。酒阑曲罢奈髯何。
公乃王郎之舅氏,昔年遣兴沧洲趣。白水应同万古心,青山不尽平生意。
初疑衡霍乱峰回,石廪芙蓉天上开。又疑瀑布香炉顶,飞红沓翠空中来。
连林杂树纷隈澚,屋头清晖霁人目。片片春云带鹤还,淙淙野水流冰绿。
云间鸡犬更谁家,云际风泉半落花。回岩积霭天梯小,绝壁悬萝鸟道斜。
白头久叹同声远,临水看山梦犹懒。濯足矶边月自明,弄琴石上苔应满。
不见羊昙四十春,西州云物几回新。丹青此日堪惆怅,岂必山阳笛里人。
家本青山旁,白云守孤尚。偶逐春风行,看花玉京上。
连裾尽百豪,中心无所向。思从高世俦,尽除昏妄相。
方髯同客舍,披胸多古状。新吟时警策,玄谈日疏放。
片冰置玉壶,满堂自清鬯。深怀获素友,真堪竭腑脏。
平生意中事,今日为君偿。携君共寥廓,天宇何悠旷。
舒晴漱晓阳,敛意餐宵沆。排阊出雾尘,頩颜明始壮。
凌虚有共期,遐举谁堪让。安知六月息,忽劳千里望。
梅花蔽重岚,苍蒹浮远浪。每旦视秋光,所思独惆怅。
朝来玉水浮,寂寂黄花飏。相传云锦书,满照幽轩障。
开缄念空谷,生刍安可忘。慇勤附夙言,报尔以中贶。
艾宣芦雁天下知,顷闻东园颇有之。萧萧自含风雨韵,一一对峙江湖姿。
隶丘呵护脱不谨,剥蚀挽裂遗松楣。由来艺固不逮德,突兀但有文忠碑。
湖水连天,命三老、驾我扁舟如叶。恰好风自南来,蒲帆去何捷。
高浪里、篷窗全启,见缥缈、莫釐相接。宿雾才收,浮云倏变,此景奇绝。
忆今岁、两到姑苏,又初夏、初晴好时节。可惜此行还远,向江淮城阙。
山共水、匆匆过了,竟未曾、肆意登涉。自笑非为浮名,故乡轻别。
江浦风帆拂翠微,官程日日去如飞。容台昼静花明佩,玉禁春深柳染衣。
随直定知车北上,思亲莫忘雁南归。青云故友应相问,为说烟蓑老钓矶。